既然控制头脑的思考过程是“一切力量的起源”,那么“源头”的源头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从培养好的思维习惯开始,有一颗勇于用脑、勤于用脑、乐于用脑的心!
日本大脑生理学权威小林博士,在一本叫做《头脑》的书中提到:
“决定人类头脑优劣好坏的,并不是脑髓的重量,也不是大脑皮质层皱纹的深度,当然更不是脑的形状。头脑的好坏,完全依头脑动作的好坏与否而有所不同。
“这就好像用一个照相机拍摄物体,技术好的人拍出来的照片自然好看;同样,头脑的好坏差别完全在于使用方法。平时只要多加训练,头脑自然会变得敏捷;相反,只知道嬉戏游玩,不用脑思考,头脑自然就变得迟钝。”
想不经过思维训练就有大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思维的意识如此重要,又必须走出上面的误区,我们就必须对用脑的意识进行严格的训练,将非常规变成常规,直到我们达到最高的境界:将难受的“非常”思考变成一种“常”思考的工作状态。最终,能将“用脑”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
那么,怎么才能让思维成为你的第二天性呢?
一、保证思考的时间
首先是你必须保证思考的时间。因为,这是培养思维意识的根本。
在前面,我们讲到:ibm公司总裁沃森要求在所有厂房和办公室内,都挂上“思考”一词的牌子,以便随时提醒人们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不愿用脑的一个理由,就是忙。但是忙,构不成不思考的理由。
其实,所谓“思”的意识就是保证有思考的时间。在起始阶段,思维是需要“逼”的,逼自己思考就是逼自己有时间思考。也许你投入的时间不多,但形成习惯后,收获就会惊人。
物理学家卢瑟福是一个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特别勤奋,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只有他还在实验室做实验。
于是,他就问那个学生:“你今天上午在做什么呀?”
学生就说:“上午在做实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