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公司: 中国式企业运作与管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保持“活力”不“僵化”
    我们站在河边的时候,看着水欢唱着向东,向大海游去,恍然大悟:只有“活活”唱的水才是流动的,因而也叫活水,一潭死水是不会“活活”唱的。活水就是有根的水。

    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的根就是水源了。我们沿着一条河边逆流而上的时候,发现小溪越来越细,最终到了水根,那就是山岩渗漏的水滴。难道这就是水的源头吗?可山岩的水滴又是从哪来的呢?土和石头是不会滋生出水的。答案只有一个,是从天上降的。天上的水又是哪来的?是从大海里蒸发出的。有趣的是,我们往回寻水的根时,却找到了水流的终点:海洋。可我们再问:海水是哪来的?我们就回到了原地,就是从眼前的小河聚流成的。聪明人早就耐不住了:这不就是循环吗?没错,循环才是活水之根;没有循环,就是死水,也就失去了意义。想想挺绕人的,水好好地待着,没意义,非得往下流,才能显出这一段的价值。

    而我们在做企业的时候,经常所提到的“企业文化”,又何尝不是企业发展之根?就像一个人的思想精髓一样。在它外化的时候,这个人的价值观、行为观甚至是精神与风貌都显露无遗。是思想,就可能牵涉到落后与境界的问题,在此问题的更前端呢?则可能是患上了僵化症。可见,企业文化是需要动态发展的。事实上,也只有与时、与市、与势俱进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突破局限、攀上新台阶的精神催化器。这又应了“流水不腐”的道理。

    现在,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你的企业有否患上企业文化僵化症。在你面对一潭污水、死水的时候,你首先需要查明的就是:是水的源处本来就是污水、死水;还是源处无源、通处不通;抑或是有人往里面倒脏东西或垃圾,影响了水质甚或是截断了源头堵住了疏导之处。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够保持企业文化的活力呢?简而言之,就是像水一样“循环”起来:

    ⑴要可以采取“引进来”的方法

    有容乃大,这有点为活化企业文化进行开源的意思。实际上,通过研究国内外的许多企业可以发现,它们招聘具有不同地域与从业背景的员工进企业,不但仅仅是为了补充新鲜血液,还为了使企业文化在某个市场着陆本土化,还为了使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活力与朝气。

    在一些跨国企业中,利用外部力量改善自己企业文化的现象相当普遍。例如三星,他们在发展数字媒体业务过程中,负责人感觉到三星的一些文化有些缺陷,于是大量聘请美籍韩裔或者有美国工作经验的人到三星。不同的工作作风为三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企业文化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化与完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