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的鞋子: 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标杆选择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2节 品位,从鞋子开始
    中国企业如何赶超世界一流标杆企业

    穿鞋是一种艺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好鞋,因为它会带你去最美好的地方,让你走得更稳健,走得更远。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之于企业,如同鞋子之于人的道理,其合适与否,需要用标杆体系对照检验。

    品位,从鞋子开始

    有人说,一个人的衣着决定了他/她的品位;也有人说,品位是人的气质,应该从他/她的内涵来培养;还有人说,品位是一种生活质量的反映。我们说:品位,可以从鞋子开始。  有些男人会重复购买固定式样、大小的鞋子,他们通常都是一个很念旧的人,对自己习惯的人、事、物,有一份深深的眷恋。但是,他们对朋友十分义气,是值得信赖的依靠。

    买一双鞋子就一直穿到磨穿底还舍不得更换的人,通常拘谨、放不开,而且为人处事也不够灵活圆滑,交际圈子很小,不过一旦成为朋友,通常就可以信任终身。

    不讲究衣着搭配、随便穿鞋的人是不拘小节的,往往会眼高手低,喜欢做白日梦,常常容易自欺欺人。

    会穿鞋的人不仅可以穿出品位,还可以让鞋子起到保护脚的作用,从而让自己走得更为舒适和稳健。

    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如同人之于鞋子,科学的管理观和模式不仅可以体现企业的文化,而且可以让

    企业发展得更快速和更稳健。反之,落后的管理模式将约束企业的发展,就如同人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或是将合脚的鞋子穿反了。

    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就知道了;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合不合企业的现状,对照标杆体系就清楚了。标杆管理可以为企业造出合脚的鞋子。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快车道,中国许多企业实现了高速成长,并将“全球500强”作为赶超目标。标杆学习(benchlearning)——一种有效地复制领先企业的各种优势与策略的方法正在中国企业间蔓延,2004年6月19日,美国最大公司ge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来中国布道,更使得这种风气一时成为企业家的时尚。

    然而,《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却报道:在众多的韦尔奇的追捧者中,有两个本该到场而没有到场的人。一个是素有“中国第一民企”之称的德隆的实际掌门人唐万新,一个是被称为“国企教父”赵新先。前者因德隆大厦的倾覆而一时失踪,后者因刚刚从三九集团出局而悄然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外。

    除两人之外,还有几位一直想“当面请教韦尔奇”的人物也没有到场。曾到美国专程拜访韦尔奇而未果的柳传志,正在为联想巨大的困局操心不已,从幕后重返前台;言必称ge的宋如华早在几个月前就以象征性价格(1元钱)把自己持有股份悉数转让,从托普功败身退……

    为此,《21世纪商业评论》在《龙种变跳蚤——ge效仿者变形记》的封面文章中尖锐地提出:诸如“ge该不该学”,“ge是不是中国企业的榜样”之类的问题已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中国有如此多的企业不约而同地把ge作为榜样?美国有如此多的杰出企业和杰出的ceo,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对ge和韦尔奇偏偏情有独钟?为什么(在ge依然优秀的同时)那些信誓旦旦地要学ge的企业却一个接一个地陷入了困境?

    种下龙种,为什么收获的是跳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