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实际使用产品的状况与反应,研发人员也很有兴趣了解,以深入了解产品是否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其中是否仍有改善的空间。例如,有位受访者就曾告知,设于日本的研发中心会搜集女性使用过後的卫生棉,以深入了解流量分布情形等使用状况。研究使用过後的卫生棉当然不会是令人愉快的事,但是,为了深切掌握消费者使用产品的状况,研究人员也得勉力而为。由此可见,为了能够深切了解消费者,研发部门的确是透过各种研究方法与管道,不遗余力地搜集消费者资讯,以持续掌握消费者需求与反应,进而研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异产品。
p&g的研发策略系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的创新策略,任何重大的研发计画,都必须有具体的市调资料作为支持,不能仅凭研发人员个人主观的意见。研发部门所研发出来的新产品,终究要接受市场考验,如果产品本身能够契合消费者的需求,行销操作才能在有利的产品利基上奋力出击。如果产品本身不为市场所喜,就算是世界一流的行销高手,操作时也会事倍功半,甚至窒碍难行。因此当我们在关注p&g的行销绩效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其行销优势是以创新策略为基础,而其创新策略则是以研发部门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为基础。
关于这样的概念,我们可以借用p&g“全球创新漏斗”(global innovation funnel)这个概念进一步加以说明1图5-l),图中可以看到,创新是由“消费者需要(what is needed)”与“技术可行性(what is possible)”融合而成,藉由全球性消费者研究等机制,淬取出有关消费者需求的知识与洞见。加上全球研发网络不断激发出发明,将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的创新,经过市场研究确认,才会将这些创新推到市场上。
p&g的洗衣粉进入东欧市场时,市面上唯一的洗衣粉是国营企业所生产,这种洗衣粉需要数小时的浸泡,而且弥漫一股臭味,即使洗完了臭味仍旧挥之不去。p&g早知东欧人需要较好的清洁产品,但东欧的消费者并没有想过清洁产品该是什么味道,研究人员也无从问起,要不是和当地家庭一起生活,研究人员也不会注意到香味和洗衣粉的清洁度几乎是同等重要。基于这样的消费者了解,p&g最後推出三种不同价位的洗衣粉品牌,一跃成为东欧市场的领导者。
另一个例子则是汰渍液态洗衣剂,经由家庭访视,研究人员发现消费者在倒这种液态洗衣剂时,常常会有部份洗剂随著瓶口溢流出来,本来消费者对此一现象也不以为意,随手拿块抹布擦拭,扔进洗衣机一起洗就算了。但研究人员却注意到此一现象,并在产品瓶口加装类似漏斗的装置,回收溢流而出的洗剂,这样贴心的发明立即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也为汰渍创造出更高的销售佳绩。
其他耳熟能详的创新包括满足消费者方便、迅速、一次就能洗发兼润发的双效合一创新(飞柔洗发精);满足消费者鲜及不易碎裂需求的品客罐装包装:满足持久又不会乾涩的蜜丝佛陀恒采唇漾口红;以及让粉饼兼具保养效果的sk—11润采活肤粉凝霜等等,凡此种种,均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所推出的创新,并受到市场的肯定与欢迎,也充分证明p&g身为研发企业果然是实至名归。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