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能耐: 中国人管理系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8节 兵家的斗争手法和能耐(1)(2/2)
    孙子认为,兵家的制胜之道分为“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也就是说,决定军事组织效能的因素有:首先是政治背景,人心所向,战略方针;然后要看将帅是否具有智、信、仁、勇、严等素质;此外,取决于环境,条件,天时,地利;另外军法制度,职责划分等方面也不能忽视。己方的情报倒是好办,敌方的有关情报如何获取呢?孙子认为,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敌情”、“通过小规模部队和敌人直接较量”、“派遣间谍实施侦察”等方法来获取情报,从而稳操胜券。

    上兵伐谋,出奇制胜

    孙子十分重视谋略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兵者,诡道也”,说的是兵不厌诈,要极尽诱敌、惑敌之能事。所以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只要战略对头,即使情势一时于己不利,也终将能够出奇制胜、化险为夷。诸葛亮就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谋略家,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通过一番隆中对策,使得当时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刘皇叔茅塞顿开,尤其是赤壁之战前的一番筹划,最终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面。

    而具体到战术层面,中国的兵家就很讲究“出奇制胜”。可以说,中国谋略的关键在于一个“奇”字,用兵要奇正结合。孙武说:“战事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老子也说:“以正(光明正大的无为的方法)治国,以奇用兵”,“奇”字典型地反映了炎黄子孙重计谋的特点。“兵以诈立”是奇,出敌意外是奇,变幻莫测是奇,将计就计也是奇。当然,在实际作战中,“奇兵”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预测的基础上,不可一味出奇,否则,会被敌识破和利用。所以,正兵与奇兵要结合,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转化。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斗争实践中,不乏利用诡诈之术瞒天过海、出奇制胜的战例。大家经常听到的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之类的成语,便是出自这样的典故。例如韩信当年就使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迷惑了项羽在西川布下的耳目,终于兵出蜀道,与楚霸王争锋,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战国之时孙庞斗智,孙膑在佯装撤退以诱敌深入的时候,故意施行“减灶增兵”之计,使在后面穷追不舍的庞涓误以为齐心涣散、兵士逃亡,结果骄纵起来、轻率冒进,导致在马陵道被齐军全歼。这些都是“出奇制胜”的效果。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