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全球即时通讯网络,这些国家能够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制造出的产品,还有对于经营一个企业至关重要的各种服务,从后台办公室和支持型职员到产品开发人员,甚至是研发实验室,应有尽有。有关就业机会外流的辩论自从该问题于2003年年初成为一个公众问题后迅速升温。与许多经济问题一样,专家们对于其长期的影响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但从实际角度来说,就业机会的外流和内流将随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追求竞争力得以继续。而我们认为,这一点不应该予以阻止。在短时间内,阵痛是在所难免的—谁都无法预计有多么痛苦—但从长期的角度说,所有国家都会因此而受益。
投资泛滥的世界
反映在这些情形中的许多表现看起来很不合理。但是,其背后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投资资本的过度供应。例如,经济繁荣时期美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3,而平时只有1/6。仅仅在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私人部门的债务上升到了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将近180%—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该比例仅仅为大约140%,20世纪60年代为100%。其结果是“金融历史上最大的信贷狂潮”。
事实上,整个世界都充盈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资金。金融业超过了其他任何领域,已经变得没有了界
线—而且越来越没有控制。在截至20世纪90年代的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信贷扩张还是由严格规范的银行系统控制的。如今,信贷多少成了所有人的免费品。在旧体制下,每个国家都是一个封闭的经济。如今,这种格局已经不复存在。全球电子金融基础设施可以以光的速度在任何时候将资本转移到任何地方。正如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所说的,“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运用精密的金融创新工具—衍生交易、二级贷款、担保债务责任等诸如此类—新的系统还创建了规模史无前例的信贷。各银行的主要角色不再是风险套利商,而是越来越多地成为其经销渠道。贷方将自己的大部分信贷风险打包、出售给不受规范控制的资本市场玩家,比如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实业公司和私人投资商。
人们就这些做法是否会在某个时候冲击金融体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没有人探讨过其目前的影响。在这个全球封闭的系统中,信贷不仅相对便宜,而且由于衍生交易的作用,越来越多直接借贷的风险相对降低了。英国银行家协会估计,2004年全球的衍生交易总额达到了4.8万亿美元。由于主贷方可以出售其贷款,他们也许没有从前那样细致审视风险的动力。如果你根本不需要承担失败的后果,那么做出贷款决定无疑要简单得多。
在狂潮翻滚的那些年里,企业的投资违背了对收入和利润增长抱有高期望值的根本特征。正如《经济学人》(economist)所指出的那样,“廉价信贷和虚假利润期望值导致的是错误资本类型的过度投资和‘不良投资’。”
“不良投资”包括挥霍在花里胡哨的网络风险企业的数百亿美元,包括比较常见的各行各业不必要的产能的扩大(比如用于电信的光纤电缆)。如今,剩余产能出现在了各种类型的市场上,而那里的现有玩家和新手们都以为自己能获得优势。
产能严重过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