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共产党宣言》最早中文全译本于何时初版?
    1847年12月至1848年1 月,马克思、恩格斯为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宣言》,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次完整、系统而严密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确实,它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本最多的著作之一,1848年德文版初版不久就有了波兰文与丹麦文的译本,1848年6 月译成法文,1850年译成英文;1882年出版俄文本,1886年推出西班牙文版,1893年有了意大利文版。

    把《宣言》完整地译成中文的第一人是陈望道。邓明以《五四时期的陈望道同志》一文称:“陈望道同志早在五四之前就接受了进步文化的薰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一师那场风潮以后,他受到深刻的教育和锻炼,……也认识到要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文化思想,必须依靠新的思想武器,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于是他就在事件结束之后,回到了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去自行进修,翻译了《宣言》。”在《民国人物传(四)》中,邓明以把他翻译此书的时间定为1919年底。1920年5 月至8 月,他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酝酿组织上海小组,在此之前先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以后,随即开展了宣传活动,首先出版了由陈望道翻译的《宣言》。两文中都把陈译此书的初版时间定在1920年4 月,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

    比邓明以叙述更详细的是刊于《上海滩》1991年第1 期叶永烈《秘密党员陈望道》一文,记述当时在北京的李大钊、陈独秀读了《宣言》英文版,深为赞叹,都认为有尽快译成中文的必要。当时思想颇为激进的戴季陶在日本读到此书时还曾尝试翻译,但结果力不从心而放下了。回到上海后他到处物色合适的译者,经《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的举荐找到了陈望道。陈望道与邵力子书信往返甚勤,常为《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撰稿,邵力子深知陈的功底不凡。于是,戴季陶提供了《宣言》日译本,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为陈望道借来了英译本。1920年2 月下旬,陈望道开始翻译,4 月下旬译完。陈望道请留日归来的李汉俊校,李校毕又请陈独秀校,正准备交《星期评论》连载,发行量达十几方份的《星期评论》遭当局注意,被迫于1920年6 月6 日停刊。正筹备组建中国的陈独秀跟魏金斯基商议,当即筹款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建立了一家小型印刷厂——“又新印刷厂”,印出了1000册《宣言》,初版的印行时间,版权页上标明“1920年8 月”。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翻译出版的时间,这就引出了《宣言》最早全译本究竟初版在何时的问题。50年代张静庐在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一书中认为该书中文全译本1920年4 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这一结论被学术界转相引用,据笔者所见,直至70年代末似乎未曾有专文提出过异议。三联书店1979年新版的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仍采用此说。即使陈望道本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未对此说表示过异议。此书写入了权威辞书《辞海》的陈望道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