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台湾高山族是从哪里来的?
    台湾高山族约有40万人左右,占台湾省1900万总人口的2 %强。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1.6 万多平方公里,占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高山族随着分布地区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泰雅、阿美、排湾、布农、鲁凯、卑南、曹、赛夏、雅美和平埔人等等。不过,在明清以前高山族并无专有名称,在汉文记载中常以台湾地名冠以“土人”称之。1590年,葡萄牙人航海经过台湾海峡时,称台湾为“伊拉福摩萨”,意为美丽之岛,高山族人也被称作“福摩萨人”

    或“福摩萨土著”。1662年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即称高山族为“土番”。有清一代,才普遍称为“番族”或“番人”,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被日本侵略统治达50年之久的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自此之后才把居住在台湾的这一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关于高山族的来源,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1.土著说:连横在其所著《台湾通史》中说:“高山之番,实为原始”,主张高山族是台湾最早的原始居民。2.从南洋来的马来人:主张这一说法的主要根据高山族(平埔人)的体质、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许多与马来人相似的特征,认为他们是来自菲律宾、婆罗洲诸群岛的马来人。3.大陆说:持此说者主要是张光直、凌纯声等,主要根据台湾考古发现的有段石锛、有肩石斧、绳纹陶、网纹陶、黑陶、彩陶等等,均与大陆东南沿海一带的原始文化同属一个类型,因而认定台湾高山族来自大陆古越人的一支。张光直以出土文物论证了台湾土著民族的文化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在东海岸形成的“龙山文化”。凌纯声则进一步指出台湾土著民族是祖国大陆南方古越、濮族(越僚族)的苗裔,其先民自大陆直接迁徙到台湾。

    应该说上述张光直、凌纯声所主张的大陆说是基本正确的,林惠祥、陈国强先生更从台湾发现的新石器及至其后的陶器与风俗习惯等等,来全面论证说明高山族的来源主要是来自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台湾高山族研究》)。《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辞条也说:“高山族是百越的一支”,应是从祖国大陆迁移过去的(《历史教学》1980年第12期)。不过,施联朱先生在其《高山族族源初探》一文中,认为上述诸家之说,都失之于片面,根据几年来考古学的发现和文献记载,以及高山族的民间传说研究,主张高山族的来源应是多源的,主要来自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一带古越人的一支。但台湾地处东南沿海,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少数来自东北琉球群岛和南方菲律宾、婆罗洲以及密克罗尼西亚诸群岛的居民,与早先迁来的古越人相互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高山族。施氏首先从台南左镇发现的人类化石和台东长滨乡八仙洞出土的旧石器,来说明早在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台湾与祖国大陆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渊源关系。继从台湾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与福建沿海原始文化所表现的共同性来论证,特别是战国之时,公元前334 年,楚威王灭越后,“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等史料,可知此时的越人流落江南各地,有的甚至渡海避居台湾、澎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