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西夏拓跋氏的先祖是哪—民族?
    西夏是11世纪至13世纪在我国境内由少数民族创建的国家。其地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吴广成《西夏书事》卷十二)。它抗衡于宋、辽、金、元之间,其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元人未给西夏编修专史,且“元昊自造蕃书以纪国事。国亡之后,文义莫辨,遂至掌故失传,宋、辽、金三史中有附传而弗详”,给人们研究西夏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西夏建国前的史料更少,致使疑谜纷起,令人费解。如西夏民族的先祖究竟是什么民族这个重要的历史问题,至今还歧说并存,未能辨明。

    西夏国在今天的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和内蒙古一带,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据史书记载,那里集居着汉、党项、鲜卑、吐蕃、回鹘、突厥、鞑靼、女真等民族。在宋元时期,人们对西夏人,有时称虏或夏人,有时称胡或番,有时也称羌或戎。当然,这些称呼是不能代表西夏人确切族属的。

    西夏国是以李元昊为首的拓跋氏建立的,在中国史书上,出现过鲜卑拓跋氏、党项拓跋氏、吐蕃拓跋(秃发)氏、吐谷浑拓跋氏、匈奴拓跋氏等,但西夏拓跋氏究属何族呢?《辽史》说:“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其地则赫连国也。”(卷一一五西夏条)《宋史。夏国传》记载的李元吴给北宋的上表中云:“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西夏臣僚罗世昌也说:“先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这里所说的“后魏”、“元魏”,是指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魏。这就是说西夏拓跋氏源于鲜卑族。后来的《嘉靖宁夏新志》、《西夏纪事本末》、《西夏纪》等,都主此说。但更多的史书认为西夏拓跋氏属党项族。《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胡三省注说:“党项,西汉羌别种……魏晋后微甚,周灭岩昌、邓至,而党项始强……拓跋之后,为西夏李继迁。”“拓跋起于鲜卑之裔,自谓托天而生,拔地而长,故以为姓。此后魏所本者也。昔唐时党项诸部,亦自有拓跋一姓,我朝西夏,其后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二亦云:“继迁一族本党项遗种。”

    胡三省曾对西夏拓跋源自北魏说评论道,西夏在“宝元、康定之间,凭陵中国,慢书狎至,使其出于元魏,亦必张大而言之”,是不可信的。另外有些史书则存其二说,如《金史》和《册府元龟》。《宋史》和《西夏姓氏录》则避开族属问题,直接说西夏是拓跋氏所建立的国家。

    对于这个含糊不清的问题,中外史家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比较流行的看法是西夏拓跋氏属党项族。对此,唐嘉弘同志从历史源流、经济生活和文化风习等方面断定“正式建立西夏的元吴,是拓跋赤辞的后裔……赤辞的拓跋氏属于鲜卑族系,而不是羌系的党项羌”。他指出:以新、旧《唐书。党项传》中有拓跋部作为西夏拓跋氏是党项族的根据“是大有困难的”。并认为:把西夏语言划归藏缅语系的罗么语群,因其和羌语极相类同并以此来论证西夏拓跋氏属于党项族的说法“是一个毫无科学根据的忽视语言及其发展规律的结论”。他认为“党项羌中的拓跋部,即吐谷浑的拓跋氏”,而“吐谷浑里的拓跋氏由后魏拓跋氏一系而来”,所以“只有一个鲜卑拓跋氏”。

    他同时指出:“西夏居民绝大部分是党项族”(《关于西夏拓跋氏的族属问题》,载《四川大学学报》1955年第2 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