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石鼓制作于什么年代?(2/2)
    以上各家所定年代,上至公元前11世纪,下至公元6 世纪,上下差1700年。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异呢?其原因有二:一为石鼓颂辞中,既无署名,又无官职、年号可考,而且所存相同的实物仅此而已,缺乏旁证,考证极为困难;二为考证学者都只从一个角度来推测,大多拘于文字字句之间以求之,没有全面的仔细分析。值得一提的是郑樵,他根据石鼓所用“殹”、“蒸”二字屡见于秦斤、秦权,始定为秦鼓。虽然根据不充分,但奠定了石鼓为秦刻石的基石。经过历代学者的大量考证,现我国学术界基本上肯定石鼓为秦刻石,但具体年代仍诸说纷纭。清末震钩(《石鼓文集注》)、罗振玉(《石鼓文考释》)、马叙伦(《跋石鼓文研究》)有秦文公说(前765 ~前716 年);马衡(《石鼓文为秦刻石考》)有秦穆公说(前659 ~前621 年);郭沫若(《石鼓文研究》)有秦襄公说(前770 年);唐兰(《石鼓年代考》)有秦献公说(前374 年)。我国近现代学者对石鼓年代的考证,由于治学方法科学,因而在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均超越了前人。现并立的4 说中,以秦献公说在学术界影响较大。下面摘录唐兰《石鼓年代考》中的8 个结论中的前5 个。一则说明唐先生考证的全面有力;再则以见我国现代学者考证方法的一斑:“一、从铭刻的发展说,它应该在战国中叶,和《诅楚文》、秦始皇刻石相近。二、从文学史的发展说,它跟三百篇,尤其是《秦风》不是同时作品。它的新创风格应在战国时期,善于模仿,和《诅楚文》接近。三、从新语汇的应用来说,‘吾’字的出现,‘朕’字的消失,晚于《秦公簋》。‘吾’字作‘遫’略早于《诅楚文》。‘’字的使用,应该在战国,‘殹’字的使用和《诅楚文》等接近。四、从字形的发展说,尤其可以证明它属于战国时期,‘四’字已经不作‘’,在《秦公簋》和《史籀》篇之后,属于籀文到小篆的过渡时期。

    五、从书法的发展说,石鼓的写法晚于《秦公簋》而早于始皇刻石,也只能是战国时代。“

    石鼓的制作年代,其今后的定论,是否从现存并立的四说中择善而从,或者产生四说之外的可以作定论的新说,将有待我国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考定。(马贤伟)

    注:据新华社西安1991年12月9 日电: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已被陕西汉中市政协干部尹博灵译成白话。尹博灵认为,石鼓文刻制年代为公元前747 年左右,它是以诗歌形式纪赞了秦初创时期秦文公20余年间重大活动的吏实。是中国当今人们还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纪事体文学系列史诗。

    (施宣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