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马援所立的铜柱在哪里?
    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历代文人的诗赋中常提到这一历史古迹。庾信《哀江南赋》云:“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之问《韶州诗》:“珠崖天外郡,铜柱海南标。”张籍《送南客》:“夜市连铜柱,巢居独象州。”等等,都是指此事。然而铜柱到底立在哪里,值得考察。

    查《中国地名大辞典》,有“铜柱滩”条,其位置在四川省涪陵县东,并引《太平寰宇记》云:“昔人于此维舟,见水底有铜柱,故名。相传马援欲铸铜柱于此。”这里所记令人生疑,马援征交趾立铜柱,为何却在四川境内?《湘西土司纪略》第三章有《溪州铜柱记》一篇,记湖南溪州有铜柱,位置在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古丈县附近。这是五代十国时楚国马希范平定溪州少数民族首领彭士愁的叛乱之后设盟时立的铜柱。(见《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范自谓是汉马援的后代,于是有人认为马援立的铜柱在溪州。

    《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唐天宝七年(公元748 年),唐玄宗命何履光带兵平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复立马援铜柱,其位置在今云南省广南县东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邻界处。后来也有人认为马援立的铜柱亦在此地。

    《中国地名大辞典》“镇南关”条云:“关外三十里有坡垒驿,为汉马援立铜柱处。”镇南关即今与越南交界处的友谊关。据此,铜柱当在越南境内谅山附近。

    《明史。广西土司列传》记载,明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思明州土官黄广成遣使人贡,言其辖地南有马援所立铜柱,元末动乱时,越南人兴兵北犯,越过铜柱向北推进200 余里。洪武三十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者陈诚、吕让到安南,让他们遵守铜柱所标之边界,归还侵占中国思明州的领土,安南态度执顽,久议不决。考思明州,其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境。铜柱的位置大概在今友谊关以东、宁明以南地区,或者即是坡垒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