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他的诗歌创作,丰富了我国绚丽多采的文化宝库。但是,杜甫生前并不得志,晚年更是流离漂泊,在贫病交加之中停止了他的歌唱,死于湘江水上一条小船里。他死后,儿子宗武无力葬父,只好把父亲的棺材权厝着,直到40多年后,孙子嗣业才借助于乞讨,安葬这位生前穷愁潦倒、死后名垂千秋的祖父。由于诗人这段催人泪下的曲折历史,遂产生了杜甫逝世之后葬于何处这样一个聚讼千载的问题。
杜甫的墓地究竟在何处?历史上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即湖南的耒阳县、岳阳县、平江县、河南的偃师县。
据《耒阳县志》,杜甫“初避乱入蜀,往依严武。武卒,蜀乱,复移夔州。大历三年下峡,至荆南,游衡山,将适郴州,依舅氏摄十二郎,侨居耒阳。值江水暴涨,涉旬不得食,聂令具舟迎之,馈以牛炙白酒。一夕大醉,宿江上酒家,为水漂溺。遗靴洲上,聂令徙置,为坟墓焉。”《耒阳县志》这段杜甫卒于耒阳之说,本于新、旧《唐书》,新、旧《唐书》都说杜甫卒于耒阳。从“一夕大醉,宿江上酒家,为水漂溺,遗靴洲上,聂令徙置,为坟墓焉”等句看,杜甫溺死江中,为水漂走,连尸体都找不到,只好拾起他被水漂在洲上的靴子作坟,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如此则耒阳的杜甫墓,其实只是一个衣冠冢。又据史载,耒阳的杜甫墓在耒阳县城北郊二里,于景定年间修建,明嘉靖中知县马宣重修。唐代诗人元应杜甫之孙嗣业的请求,写了一篇《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元为杜甫写的墓志甚为重要,是杜甫墓在河南偃师、湖南岳阳、平江三种说法的重要依据,所以先将墓志摘录如下:“适遇子美之孙嗣业,启子美之柩之襄,袝于偃师。途次于荆,雅知余爱其大父之为文,拜余为志。辞不能绝,今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甫字子美,……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有九。……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匄,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馀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
河南《偃师县志》(孙星衍、汤毓倬同撰)卷四《陵墓志》据《旧唐书》和元撰的杜甫墓志,称杜甫墓在偃师:“杜甫墓在县西土娄村。明《一统志》:杜甫墓在首阳山,《通志》:杜甫墓在土娄村,元和八年元微之志其墓。毓倬按:《旧唐书》甫本传载,宗武子嗣业,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首阳山之前。唐元墓志亦云,启子美之柩之襄,袝事于偃师。袝着,袝当阳侯之墓也。是杜甫墓在偃师土娄,毫无疑义,……杜公墓乾隆初年村民侵为麦地,邑令朱续志访出,造茔树碑,载《艺文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