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1年第10期《百科知识》介绍:现在,我国每天的卷烟消费已达到2.2亿盒,把这些烟三盒一叠排成直线,长约6266.6公里,比我国东西之间的国土宽度还要长1200多公里。可见,我国已成了世界上的卷烟消费大国。同年11月,我国新华社发表消息,再次重申:敬烟是落后的社交行为。
消息说,在烟民占60%以上的我国农村地区,如何引导富起来的农民不再去“腾云吐雾”,卫生部长陈敏章指出,现阶段要对旧习俗进行干预,树立起“互不敬烟”、红白事不备烟酒的新风尚。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吸烟,年代很长,是古已有之的。那末,具体的时间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最早始于何地?
烟草属于茄科,原产美洲,由早期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传回欧洲,以后又传到东方。传入中国的时间,据各种史籍记载,约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路线,据吴晗先生考证,共有三条:一条是从菲律宾传至福建、广东地区,然后向北传播;另一条是从日本传到朝鲜,再从朝鲜传到我国东北地区;再一条是由南洋群岛传入广东沿海。
有的学者认为,最早从国外传入烟草的是明朝万历初年的福建水手。他们从菲律宾带回烟草的种子,再南传至广东,北传至江、浙一带。明末名医张介宾在1624年写成的医学著作《景岳全书》中,最先记载了烟草传入的情况:“烟草自古未闻也,近自我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皆种植之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的发现,对于世界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是引起“商业上的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甘薯等等,成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而这些东西最先到达菲律宾,再由此传入我国。其中烟草从菲律宾传到福建,成为主要的渠道,影响很大,提及的人也较多。如清代张向安《亥白集。竹枝词》中说道:“淡芭菰(烟草)好解愁能,幽怨传来吕宋(菲律宾)曾。”再如清代董含的《三冈识略》也强调福建是最先流行吸烟的地方,而“他处百无一二也”。因此,国内不少专家认为中国人最早的吸烟时间当在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其地在福建一带。
有的学者虽然同意福建是我国最早的吸烟地方,但对具体的吸烟时间提出了异议。因为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尽管它收载了1892种药用植物,却未收录烟草,由此可见,烟草的传播或者说中国人最早的吸烟时间应当在明万历六年以后。如果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在万历末年的几年间。(1 )对烟草的来历和流传经过介绍得较为详细的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他在《物理小识》一书中,称烟草为“淡把姑”,认为是万历末年传入福建漳州和泉州的,并逐渐向北一直传到长城地区。人们口衔长管点上火来吸,有的竟被烟呛晕了过去。史书记载:到崇祯年间时,民间种植烟草和吸烟的已很普遍,据说已到了“三尺童子莫不吃烟”,“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的地步;甚至在首都北京,也是“鬻者盈衢”。以致于崇祯皇帝要严禁众人吸烟,却无奈有名无实,收效甚微。(2 )和方以智同时的姚旅,在其《露书》中称烟草为“淡芭菰”,并且明确说是出产于菲律宾。淡把姑或淡芭菰是外文名称的译音。这个词,原是美洲阿拉瓦克族印第安人用以称呼他们通过鼻孔来吸的那种卷烟的,以后为各种欧洲语言所借用。从烟名来看,明万历末年中国人的确吸起烟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