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夏至说。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5 期)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则主张“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理由:(一)从端午的两个主要风俗看,在权威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中,五月初五日的节日风俗并没有吃粽子。而吃粽子却明明白白
写在夏至节中——“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关于竞渡,隋朝杜台卿曾在岁时专著《玉烛宝典》中提出竞渡是夏至节的娱乐活动,不一定是打捞投江的屈原。再者,杜还毫不犹豫地把竞渡放到了夏至这天去分析。(二)端午风俗的另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以五彩丝系臂”等,均和屈原无关。若再查阅别的史籍,不仅在夏至的风俗中可找到后来五月初五日风俗的端倪,而且还能找到记录夏至是五月初五风俗起源的内容。司马彪在《后汉书。礼仪志》中的见解更明确:汉代五月初五日的风俗是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三)著名的岁时风物的著作《岁华纪丽》对端午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太阳正合于正阳的位置。因此,从端午节又名天中节来看,端午的最早起源的确就是夏至。
其他有关端午节的种种传说,虽有事实的影子,但往往把人们的愿望和感情加在客观事物之上。尽管端午的来历说法不一,但由于人们常在屈原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和情感,并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还是把端午看成是因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如今每当端午节到来,人们悼念屈原,“羡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怒其志”,(《离骚章句》)从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更加激发我们振兴中华的热情。
(俞奭勋高琳珍)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