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则在《古史辨》第5 册《五行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中认为,夏字之所以含有雅、正、大等义,并不是这个字本身具有如此属性,只有把“夏”与“中国”的意义合起来考虑时,才能发现雅正之义的真正来历。至于周人尚赤,乃是战国时一派阴阳五行家的把戏。他在《夏与中国》一文里又指出,在古史传说中,夏是最早的一个朝代,文化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今天的山西汾水流域,古称“夏墟”,古代“夏”就休息生养于这个地方。《国语。周语上》记祭公谋父说:“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顾颉刚由此认为周代的农业是直接从夏代传授下来的,它保持着夏的文化。周人自称夏,一来因为它生活于夏人所生长的地方,以夏文化继承者的身分自居,二来也是为推翻商朝的统治做有力的宣传:夏人的后代,恢复先人的基业,推翻商人的统治,另辟新朝——多么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夏、周以中央大国自居,所以“夏”就有了“中国”之义,“夏人”也成了“中国之人”。由于夏字的频繁使用,渐渐与华字结合了起来。华字古音敷,夏字古音虎,声音相近,可以通用。古汉语中有一条规律:音同音近字可在一定条件下组合成双音节词。华、夏音近,于是就结合到了一块,共同担当起位居中央、文化发达、冕服采章等等褒扬的称颂和美号来。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对我们祖国古代的称号,应该有所了解,应该去探寻一下它的来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多么不容易啊!
(东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