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鬼究竟指的是什么?(2/2)
    《礼记。祭义》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鬼,“人所归为鬼。从儿,像鬼头。从ム,鬼阴气贼害,故从私。”《尔雅》云:“鬼之言归也。”而《列子,天瑞篇》则记:“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上述均是我国古代权威著作对“鬼”字原始意义的解释,即鬼就是“归”或人死后的归宿。其实不然,当代著名学者如章太炎、王国维、沈兼士、罗振玉、郭沫若、于省吾等等,都对这一传统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指出“鬼”字本义是表示一定实体的事物,是原始象形字,并非幽灵虚幻之义。章太炎在《文始》卷二指出鬼“声与鬽近。鬽,老精物也。……鬼,疑亦是怪兽,……鬼,夔同音,当本一物。”

    沈兼士先生则依甲骨文中“鬼”字的原形,多数下身如人体,而头部特别夸大(《国学季刊》五卷三号,1935年),印证了章氏的说法。章太炎先生依《说文》而断定鬼与禺同,是大型母猴,进而判定鬼即是夔。象形字“鬼”字本义为被发、巨首、直立、人形同于夔的怪兽,但是作为原始鬼的夔具体又是什么呢?按照欧阳宗书先生的归结,大致有如下几种:1.山:也即山魈、山鬼。据《神异经》、《元黄经》、《国语。鲁语》韦昭注可知,其形貌为人面猴身,一足。2.山鬼:依《永嘉郡记》和《夷坚乙志》载,山鬼亦即山。3.独足鬼:按《述异记》卷下和《异苑》卷六,可知独足鬼便就是夔。4.魍魉:见于《国语。鲁语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 ”所指即魍魉。5.魑魅:从《永康郡记》将山鬼说成是魑,以及《左传。文公十八年》所记和古语“魑魅魍魉”连用,可知魑魅也即夔,但其形貌已变为四足。6.神:主要依据《山海经。西次四经》郭璞注,知神亦为夔类。7.山精:按《玄中记》及葛洪《抱朴子。登涉》所记,山精即山,也即为夔。此外,按古文献记载及前辈学者的考证,还有山都、枭阳国人、赣巨人等等,都同属夔之类。而真正具备夔之形貌特征的,按欧阳宗书先生的主张,所指即狒狒,其特征正与古文献中夔的形貌相符。

    《辞海。生物分册》“狒狒”条称:“狒狒,哺乳纲,猴科。雌、雄大小相差悬殊,……头皆大;而吻部雄长雌短;四肢粗壮。毛呈浅灰褐色;面部肉色,光滑无毛;手脚黑色。雄的自头部两侧至肩部分披长毛,状如蓑衣,故又名‘蓑狒’。欧阳氏据此主张中国原始的鬼就是狒狒(《民间文艺季刊》1990年第4 朗),确有可取之处,然对于《吕氏春秋》、《国语。鲁语》韦昭注,《神异经》、《述异记》等书所记“夔一足”,却较为勉强,因之我国原始的鬼,指的是什么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华东)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