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谒陵时,“行事官及宗室亲五等、诸亲三等以上并客使之当陪位者就位”,陪同皇帝谒陵。章怀太子墓内所绘的《客使图》,客使均立于墓道左右,且面向墓室作行进状,与谒陵典礼所规定的仪式相仿。故就其性质而言,当为谒陵吊唁的蕃邦客使。今之美术史论著述多从此说。
近年来,也有的学者认为《客使图》所表现的不是谒陵吊唁,而是反映死者健在时的活动场景。
唐代典章中关于服装有明确的规定,唐代官员有四种官服,即冕服,朝服、公服、常服。《旧唐书。舆服志》:“朝服: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皂领、襈补、裙、白裙襦、革带、钩觾、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袜、舄、剑、佩、绶。一品以下,五品以上,陪祭、朝、拜表大事则服之。”画面上导引官员的服饰与文献记载一致。这些接待外宾客使的官员身穿五品以上的朝服,头戴武弁大冠。根据唐代文献对官员职司的记载,可以判定这几位朝服整肃的官员应是门下省的侍中与侍郎,官品在正二品、正三品几级。唐代典章,在丧葬大礼中,帝王和官员们都要穿素服,即白色的衣裙,素袜、戴黑介帻,穿黑履。而画面上的官员穿红上衣,戴绶带蔽膝等饰物,且面容平和,毫无悲痛之感情,不像在丧礼中的情貌。
墓室中的壁画,实际上是对人间生活的写实描绘,反映死者健在时的活动场景。同在墓道中的《出行图》、《马球图》、《仪仗图》都是生前的活动写照,怎么可能在它们中间扦入一幅吊唁死者场景的图画呢?所以《客使图》所表现的,应该是门下省官员劳问朝见的蕃邦使节,引领他们去拜见帝王的场面。藉此表示章怀太子曾经参予处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生涯,以追慰这位被武则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杀的监国太子。
上述二说,均不无根据。笔者以为后一说更具说服力。《客使图》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情节?也还需要进一步探求。
(罗文中)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