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1923年紫禁城特大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1923年6 月27日(一说6 月26日),这天晚上,天上月朗星稀,地下燥热无风,北京城的许多人家都在外面打扇纳凉。9 点多钟,一道火光从紫禁城东北角冲天而起,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夏日的夜空,这一场特大火灾从紫禁城东路静怡轩开始烧起,延烧到延寿阁。宏伟高大的延寿阁倒塌时,将正燃烧的椽梁架在别的宫殿上,这样一来,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池、积翠亭、广生楼、凝辉楼、香云亭等顿时化为一片火海。宫中数百年的参天松柏,也变成一棵棵火树。这场大火据说是意大利使馆的消防队发现并首先赶到的。但大火发生时,内务府中堂绍英为防意外,令紫禁城卫队先不要开官门,结果消防队被阻在宫外,导致火势蔓延。及至宫门打开,军警和全城的消防队赶到,又因宫中无水而一时无用武之地。后来将所有的水龙接在一起,取紫禁城外御河之水扑救,一根水龙面对一片火海亦是杯水车薪。意大利消防队指挥大家拆除房屋、隔断火道,直到次日早上才将这场大火扑灭。

    这次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这些楼阁建筑都非常宏伟壮丽,里边存放的奇珍异宝堆积成山,是清宫存放珍宝最多的地方。烧毁的珍品主要有:敬慎斋所藏明景泰年间刻制的大藏经版数千块,广生楼所藏全部大藏经,古云楼、凝辉楼所藏钻石顶金亭四座、金佛及金质法器数千件,中正殿所藏大金塔一座、全藏真经一部。此外,还有清代9 个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历代名人字画、古铜、古瓷,以及溥仪结婚时所收的全部礼品。

    事后清理火场,仅将熔入土中的金水重新熔化而成的纯金即达三四百斤之多。这场特大火灾造成的损失没有具体统计,但无疑是极为惨重的。火灾以后,溥仪下令追查责任。要追查责任,首先要弄清这场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对于紫禁城这场特大火灾的起因,众说不一。

    一种说法是宫内太监监守自盗。溥仪退位以后,经常与溥杰等人将宫中珍玩偷盗出宫,太妃们也常将珍贵物品交心腹太监运出变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内务府官员与太监勾结,偷盗之风愈来愈严重。仅1922年至1923年6 月火灾前,已经查实的被盗物品就有重达百余斤的金钟两个,古铜器、金器、玉器数十件。北京当时的古玩铺,经常发现宫内的古物。大火以后,建福宫首领黄进禄供述了太监多次偷盗古物的内情。

    那段时间,溥仪无所事事,经常与庄士敦在一起,叫太监们将宫内收藏的古玩一一取来欣赏。有几次,溥仪所要的古玩竟然取不出来,监守自盗的太监们眼看纸包不住火,罪行马上就要暴露,于是纵火灭迹。

    据参加宫中灭火的消防队说,他们初到宫中时,曾闻到一股浓烈的煤油味。溥仪闻讯后,认定太监监守自盗,纵火灭迹,下令拘捕了几名太监,但是谁也不承认自己是纵火犯,因查无实据,只得不了了之。

    这场大火以后未久,养心殿东暖阁又着火,幸被及时扑灭。溥仪认为,太监不仅监守自盗,还图谋报复,要将他活活烧死,于是下令将太监驱逐出紫禁城。驱逐太监与火灾仅隔20天,太监一走,火灾的起因更无法查清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