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有着2000多年交往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究竟是谁最早东渡日本?
若干历史和传记都提到了徐福。百余年来徐福其人其事,特别是他有否东渡日本,引起了中日学者的兴趣。
我国最早叙述徐福史事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淮南衡山列传》和《封禅书》提及:秦始皇东巡琅邪,“遣徐市(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并称“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相思”。没有讲明徐福到了何处。尔后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说,徐福到达的是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迁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入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
当时,中国大陆和亶洲已有来往,它的位置,东晋葛洪《枕中记》认为“对东海之东北岸”,唐人《括地志》认为“在东海中”,后人以为是台湾或琉球,也有说是美洲,但很多人说是日本。
唐宋以来,中日交往频繁,中国不少学者有所记述,有的就把徐福东渡和日本联系在一起。最初提出徐福到日本安居,是五代后周义楚和尚:“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义楚六帖》)
据称此说得自其朋友日本和尚弘顺。自此之后,多有称徐福在日本安居的。北宋欧阳修《日本刀歌》有句云:“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明初日本空海和尚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峰前徐福祠”。清末黎庶昌、黄遵宪驻节日本,都参观了徐福墓,并诗文题记。若干年后,原来淹没多时的徐福旧事,成为研究中日关系一个专题,有人撰写了《徐福东渡的故事》、《访徐福墓记》等多篇。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