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林逋为何隐居孤山?(2/2)
    在隐居生活中,与他相陪伴的是梅花和白鹤,他与梅鹤相依为命、形影不离,“调鹤种梅如性命”。他为何如此酷爱梅花和白鹤呢?

    后人认为,他的这种爱好,自然表现了他对世俗追名逐利的淡薄,但也浸透了他对故乡和大自然的深情。在他的眼里梅花的幽逸超脱与他品高幽处的性格十分相投。而且在西湖秀丽山水的掩映下,一树树梅花争相开放,枝枝梅花或斜倚竹篱,或横出水上,姿态飘逸妖媚、各具特色,阵阵暗香扑鼻,

    偶而下场白雪,百花败落,唯梅花独秀,更显出其傲霜雪之高洁。与这样的梅花朝暮相对,更陶冶了林逋的性情,什么人事烦恼、功名利禄的诱惑,统统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白鹤由于具有悠然闲适、无忧无虑的性格,因而也为他喜爱。他驯养的白鹤,每当他从外面归来,总是引颈相迎,即使放入空中,飞得不知去向,不久也必然回到家中。如果饿了,就长鸣于前,作乞食状。林逋常常抚着白鹤,久久地观察着它们的一举一动,并且写了不少诗句,描写了白鹤那通人性的优雅品性。林逋隐居山中,对做官毫无兴趣,一些大官勋臣曾来孤山拜访,劝他出山为官,他都一再表示:荣华富贵如梦短暂,只是一场空。哪比得上身处青山秀水中的乐趣。直到62岁,他临终前,还作诗一首:“湖上青山对洁庐,坟头秋色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掸书。”对自己高洁一生作了总结。可是奇怪的是,林逋自己不愿做官,对后辈作官却不反对,他终身不娶,无子。哥哥的儿子林宥,他则再三教诲,后来林宥登进士甲科,他十分高兴,曾作《喜侄宥及第》诗一首。有人讥讽他说:“你自己高隐,反教子侄登科,是何道理?”林逋回答说:“非荣非辱,而是因人之性情不同各自相宜,相宜则为荣,不相宜则为辱,我也不是什么真正的隐士,只不过性情喜好幽寂罢了,我的侄子自己追求功名,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

    (蒋建平)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