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佘太君隐居于海外吗?(2/2)
    这里令人怀疑的还有,折太君死后何以从路远迢迢的开封运回保德安葬。有人认为,杨业“死葬太原或代州。既己殉辽境,尸骨不还,其妻折氏当然不可能再与同坟。而杨氏祖坟茔因在保德老家,折氏归葬其地,乃属理所当然”(常征《杨家将史事考》)。但也有人称,当时其子杨延昭正任高阳关副都部署、莫州防御使,而在东京(开封)留有家眷,还建有家庙,为什么折太君死后要远葬,而他的丈夫杨业却葬在河北唐县,儿子杨延昭回葬东京?所以保德州折太君墓是很难置信的。她究竟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仍是一个未解之题。

    在民间则另有种种传说。

    明清两代的两部小说平话,即《杨家府演义》(《杨家将演义》)和《南北宋志传》,和由此衍变的戏剧,她被描写得雍容大度、神姿英发,而且还被说成长生不老,“又附会为蛇(佘)太君委蜕不死”(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这种意向,正是反映了农耕社会人们的理想思维定势。因而如清道光年间无名氏写的《海公小红袍》平话小说,内称海瑞为了扳倒辅政大臣张居正,特地请了隐居海外的佘太君、穆桂英等杨家将人士,兴兵围城进行武力请愿。而佘太君等也真有那么点儿同仇敌忾,竟接受了海瑞的请求声讨张居正祸国殃民。他们相互呼应,终于合力打倒了张居正,让他灰溜溜地提早告老还乡。大宋朝的杨老令婆,功德流彰,又为大明朝的长治久安,作出了史无前例的贡献。这也就是因佘太君具有忠君爱国的永久价值。

    因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明刊本《杨家府演义》就有佘太君5 世孙、即小说杨文广之子杨怀玉等因“朝廷听信谗言,我家屡屡被害,辅之无益!”“依我之见,趁今圣上未曾下命拿问,不如鸠集家兵悉行走上太行山,岂非斩断愁根乎?”(《怀玉举家上太行》)最后,杨家将在太行山上“伐木作室,耕种田地,自食其力”,过着月下花前的桃花源生活。此中虽未详及佘太君,但从她在人们思维中长生,看来她也来到了太行山上。

    这些自然纯属小说家言,只是一种文化现象。看来,这位历史人物折太君在演绎为小说人物佘太君后,她永远留给后人的,是一个长生不老、与世共存的谜。(盛巽昌)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