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风光丛书-中国名寺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1。雍和宫(2/2)
    永佑殿后面的法轮殿内,正面供奉释迎牟尼铜像。在这尊铜像后,供奉的是宗喀巴的铜像。宗喀巴是喇嘛教的改革者,原籍青海涅中,生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圆寂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这尊铜像高约6米,面露笑容,端坐在蓬台上,右肩有荷花插着宝剑,左肩有荷花承托着经书。在铜像后面还有五尊他的化身像。像后有用紫檀木雕成的五百罗汉山,高5米,长3米。山上群峰屹立,怪石嶙峋,并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成高10厘米的手持不同法器、姿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像分布其间,构成一幅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异常生动的画面。殿两侧墙上还绘有以释迎牟尼佛传故事为内容的大型壁画。殿顶上建有五座小阁,阁上各饰小型喇嘛塔。这些小塔都具有鲜明的喇嘛教艺术风格。殿内还保存有大量贵重的藏文经典,其中金字藏文《大白伞盖仪轨经》和《药师经》,均为乾隆皇帝亲笔所书。在法轮殿内还有一个金丝楠木盆,外表贴金,遍刻波涛,水势起伏,水中有鲤鱼四条,内中一条头如龙,浮出水面,形状奇特,所以此盆又名为“鱼龙变化盆”,还称“洗三盆”,为乾隆皇帝初生三口洗身之物。后来喇嘛将盆供于殿内,作为“聚宝盆”,盆内放置五谷和钱币,以示吉祥。

    法轮殿后的万福阁,又称大佛楼。它是雍和宫最高大的建筑。阁内正中有一尊享誉中外的,用一棵巨大白檀木雕成的弥勒佛像,像身高18米,周长3米,相当六层楼那么高大。为了稳固,佛像埋入地下的部分有8米之多,共计达26米,重量约为100吨。这尊大佛体态雄伟,神情庄重,线条流畅,刻划细腻,比例匀称,巍然屹立在巨大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极为壮观。人们在观望佛面时,真有仰首落冠的可能。它是我国用独木雕成的最大的弥勒佛像。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的千手于眼观音像和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大佛像虽比它高大,但都不是用独本雕成的。

    万福阁不仅佛像雄伟,殿堂也极高大。当初建造佛像时,先在法轮殿后支搭芦殿,待檀本竖文雕刻成佛,再建造万福阁。这“先有佛,后有阁”之作,是深为老北京人所津津乐道的。万福阁共三层,在其左右还各有一座二层的永康阁和延绥阁,设天桥与万福阁相通,将三阁联成整体,成为一组宏丽轩昂的建筑群。建造大佛和万福阁共费时三年,用银八万余两。相传雕成大佛的这棵巨大白檀木,是西藏第七世喇嘛,为了感谢乾隆皇帝派兵帮助平定西藏群土之乱,而从西藏经过千山万水,厉尽艰辛运到北京,作为礼品送给乾隆皇帝的。因为当时乾隆皇帝想建一座高大的楼阁。作为雍和宫北面的屏障,正愁于没有高大的佛像。

    雍和官除了五大殿之外,还有许多其他配殿、碑亭、翼楼、院落等建筑。万福阁东们的照佛楼原是乾隆皇帝的母亲纽枯禄氏皇太后供佛的地方,她供的是用铜铸成的梅檀佛,又称照佛。佛身服装与其他佛不同,雕的是水纹衣。相传释迎牟尼在上天说法之前,弟子为了佛的影像永留人间,要给佛画像,但又不敢直视佛面,只好请佛站在水边,让画师照水中影像去绘形,画师连水的波纹也实录了下来。佛上天之后,匠师只能依画而雕,便出现了水纹衣的佛像。因此,把这一佛像称为“照佛”。此佛原头戴一顶全五佛冠,领上有一粒毫光珠,佛顶上有一柄金伞,可惜在解放前夕被盗。梅檀佛的佛皂也是珍贵的木雕制品,上雕99条金龙,遨游于云彩之间,形态生动,有呼之欲出之感、法轮殿的东配殿内还供有佛像五尊,正中为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体为青黑色,有9面34臂16足。在大威德全刚右侧为永保护法金刚和地藏主金刚。永保护法金刚一头六臂,脚踏象头人身,左于持水萝卜,右手持人头骨。地藏主金刚手持骼骸棒,在永保护法金刚的右侧为吉祥天母护法主刚,天母嘴叼小孩,手拿骼骸棒。在地藏主全刚右侧为财宝金刚,右手持银鼠,左手持宝伞。

    现在,法轮殿西侧戒台楼的展览室内,还存有40余件雍和宫珍藏的清代宗教艺术品和乾隆皇帝的御用品。其中有漆布重新描金的乾隆皇帝影像。画面描绘的是乾隆皇帝头戴僧帽,身披哈达;端坐在莲花台上的化装像,使人相信他不仅是皇帝,而且也是天上的佛祖。室内还有喇嘛“打鬼”时穿用的彩缎绣衣和千奇百怪的面具。打鬼是喇嘛教的宗教仪式,一般在春天举行。雍和宫打鬼定在农历正月三十口。打鬼的意思是用佛法驱邪除怪,仪式进行时,殿上点燃数百盏灯火,由喇嘛装扮的鬼神,在特殊的乐声中舞蹈、跳跃,场面隆重,充满了神秘的气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