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史上,汉末建安时期的曹氏父子兄弟,都是最高统治集团中的人物,又都擅长诗歌,招徕文士,可算是一段佳话。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其诗被评为“如幽燕老将,气势沉雄”(敖陶孙《诗评》)。“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张说《邺都引》),凛凛生气,至今令人神往。曹丕、曹植兄弟,功业自不能与其父并论,而文采风流,或竟过之。建安风骨,后世艳称。刘勰、钟嵘都备加推崇,誉之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唐代作者以效法建安,而诗风大振;盛唐气象,遂大放异彩。三曹父子在诗歌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到了南朝后期,又出现了父子兄弟共同活跃于文坛,且均为最高统治集团中人的情况,那便是梁朝的萧氏父子。不过,曹氏父子生于乱世,往往鞍马间为文,遒音壮节,梗概多气;萧氏父子则歌舞升平,吟风弄月,甚至冶情艳思,清辞巧制,极于闺闱之内,止乎衽席之间。时代不同,风格亦迥异。
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齐时,曾任东阁祭酒等职。当时齐高帝的皇子萧云英,封竟陵郡王,爱好学问文章,曾在鸡笼山(在今江苏南京,状如鸡笼,故名,后来改称鸡鸣山)西邸招集文士,萧衍亦游其门,与名诗人沈约、谢朓、王融、范云等,同属“竟陵八友”之列。不过他倒不仅是个文士而已,而且也颇有武略。后来曾不止一次率军抵御北魏入侵,做到雍州刺史的官,镇守上游重镇襄阳。当时齐的政治已很混乱,东昏侯淫纵不道。他便率军东下,攻破建康,东昏侯及其宠妃潘玉儿都被他处死。不久即登大宝,建立梁朝,做了四十余年的太平天子。晚年昏庸,招纳北国叛将侯景,结果反受其害。侯景作乱,占据京城,他被幽困于台城内,忧愤而死,年八十六岁。
梁武帝萧衍
萧衍的诗,颇受当时流传的吴声、西曲影响,多有写男女之情的作品。比如《襄阳蹋铜蹄》(又名《白铜蹄》歌)三首便是。
先解说一下《襄阳蹋铜蹄》这个古怪的题目。据说萧衍在襄阳时,忽然民间小儿传唱起两句歌谣:“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有聪明人解释道:白是金色,白铜蹄,即金蹄,也就是铁马的意思。果然,后来萧衍东下,军中便有铁骑长驱。东昏侯士卒被俘反缚,便是“反缚扬州儿”。(南朝时建康为扬州治所。隋唐以后才把扬州治所设于今江苏扬州)因此,这两句童谣便成了齐亡梁兴的谶语。萧衍称帝后,便利用它制成新曲。表演时载歌载舞,大约是一人倡而众人和,和声的歌词即“襄阳白铜蹄,圣德应乾来”。舞者先是十六人,后改为八人。萧衍亲自写了三首歌词,又令沈约也作三首。曲调和舞姿已无从闻见了,故只能欣赏一下萧衍所作的歌词。第一首是:
陌头征人去,闺中女下机。含情不能言,送别沾罗衣。
写的是襄阳少女辍织送行的情景,“陌头征人”是她的情郎,也就是随军东下的兵士。“含情不能言”二句使人想起北宋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过气氛当然不同。第二首是:
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
是少女托人转告情人之辞,叮嘱他千万不可忘却旧情。“草树”二句是她所见春日丽景,春色引动了强烈的春思。萧衍东下时为正月;二、三月时,她的情郎还在江、汉一带作战。“非一香”、“百种色”,或许这位襄阳女儿还联想到外面的世界有那么多野草闲花,生怕情郎眼乱心迷。第三首是:
龙马紫金鞍,翠□白玉羁。照耀双阙下,知是襄阳儿。
这是已经到了建康了。双阙,指京城宫殿前的楼阙。来自襄阳的战士正在这儿耀武扬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