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摇头之意
恕先生曰:“你说,我不是说李森先生的行为是对的,要知道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柏杨先生暨蔡凤呜先生均不能例外。这么一来,难道我也可以如此说:‘我不是说贪官污吏的行为是对的,要知道贪污爱钱是人的天性,我暨你均不能例外’吗?实际上对于一个犯错的人,应当给予适度的指责和劝勉,更进而给予私下的安慰,以使他能改过自新,至于过分的责骂与虐待固属不当,可是分开地指责舆论不对,更是罪恶。”
恕先生这一段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但问题似乎也就出在泻得太快上,最主要的,喜新厌旧之为人类天性,不知恕先生同意不同意也。正因为人性是喜新厌旧的,所以儿童玩具需要不断更换,一个漂亮而价值连城的洋娃娃,玩上三天就不玩啦,对于刚到手的一块烂布却视如至宝。恕先生留神观察没有,你的男女公子,一听说穿新衣戴新帽,就会笑得小嘴合不住,难道他们都是人面兽心,衣冠禽兽乎?男女之间,喜新厌旧的心理,尤其强烈(当然啦,圣崽例外),故爱情需要双方不断努力培养。有两种古老的心理焉,一种是两人一旦发生了性关系,好啦,我已经受到舆论的保护,你不娶,我这么一闹,你就成了“始乱终弃”,非垮到底不可。另一种是,两人结了婚,也同样好啦,双挂号兼铁板钉钉,我也已受到法律的保护,你敢乱动,你就成了“水性杨花”,教你吃不了兜着走。
柏杨先生只是提醒年轻朋友注意到这种天性,并研究适应这种天性之法。爱情也好,婚姻也好,一旦弄到纯依靠舆论和法律来保护,恐怕是保护不了也。至于“贪污爱钱”,则恕先生的大前提错矣,那是后天的玩艺,不是先天的玩艺也。然而恕先生主张对一个犯错的人,不应过分责骂虐待,正是柏杨先生的原意,看起来我们固是站在一条线上的。而柏杨先生尤其主张对于年轻小子,更应特别宽大,加到他身上的惩罚,不应超过他应得到的,更不能用代数学去乱代,而世人对一个人的评论,更不应两值分类。恕先生以为然乎?至于“过分责骂虐待固属不当,公开指责舆论更是罪恶”。这是中国酱缸里特有的“各打五十板学”,过分既然不当,却又不允许指责,则过分的朋友有福矣。再则,“舆论”有啥神圣之处不可以指责?又有啥特权之处不允许指责?恕先生说不应分开指责,仿佛私下指责倒是可以的——呜呼,只有公开辩难,才光明正大;暗下毒手,算啥英雄好汉乎哉?
最后恕先生曰:“你现在的境遇已经好转了(你自己说过),而还在写那些强词夺理、不三不四的文章惑众,真不可原谅。你以后再发表言论时,要能秉着公正的超然精神,并依据真理更”,排除那些感性的、偶然的因素,把直接呈现于意识中的,不要再为了迎合部分人的某种不满心理,而不惜强词感夺理、颠倒是非。”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