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学校,我就想:“如果遇上霍老师那样的老师,我的命运就完全不会是这个烂样儿了。可惜我没有那么幸运。教育如果不能给予学生这种幸运,那就是失败。”我和晓桐抱头痛哭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要不是父亲到学校找了校长,我这会儿就已经退学了。“赋闲”在家的那几天感觉好极了,惟一放不下的是晓桐。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发展了,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实在不愿意再回到校园了。也算受教育多年了,学校却从未给我留下过什么好印象,也没遇到几个好老师。整日里埋头书本,毫无创造的乐趣;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们如何自由发展。学习之苦自古皆然,什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这些封建观念早该改改了。学校真像一个牢笼,赋性自由的鸟儿折断了稚嫩的翅膀,飞翔的能量只能雪藏于平庸的环境之下,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得见天日金玉重光。
我无奈地重又回到了班上。班主任换了新的,原来的还当我们的科任老师。经历了这场风雨,我和晓桐在班里都有点抬不起头来了,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自然地交流,再也找不回美好的感觉了。
这倒真像我们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老师做错了,带给学生身心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除了几个好朋友,同学看我们的目光也和以前不同了,虽然他们一直都知道我俩的关系。
晓桐和同桌晓英的关系也在逐渐恶化,不知怎么搞的。晓英这人挺怪的,有些忧郁和敏感,学习成绩挺高的。也许女孩子之间总有些矛盾吧,尤其两个优秀的女孩。本来晓桐还是颇有人缘的,旁边几位女同学都站在晓桐一边,让晓英显得有些孤立。我倒是于心不忍,和谁都搞好关系。心里恋着晓桐,并不妨碍和晓英的正常交往。
“我要是把心里的故事说出来,都够你写一部长篇小说的了。”晓英面色忧然地对我说。
我知道她和母亲的关系不太妙,却想像不出母女之间怎么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呢。我虽然有心事也不和父母说,但这不影响心理感觉上他们是我最亲的人啊,只是我们孩子的事说了他们也不会理解。怎么晓英和母亲就那么苦大仇深呢,是她太敏感了吗。
不仅仅是这样,是父母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从未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和老师一样,只管成绩,不管身心,缺少了身心健康和人格培育的教育,能称得上什么素质教育?没有人理解孩子,他们的内心就会更加孤独更加忧郁,心理郁结无处疏解,久积而成疾。孩子的心理需要外力的救助,然而当前的教育环境却只能让他们更为压抑,这叫什么以人为本?
这种漠视孩子身心的书本教育,是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无知逆反。心理、道德、人格都无法从书本上得来,讲得再天花乱坠也是徒劳。以人性和天性为根本的教育,只能靠人去实现。教育者的平庸将会注定教育的失败,因为这种教育不是对孩子自主潜能的激发,而往往是对其身心深深的伤害。体制变革成败的一个标准,就是能否让事业主体变得杰出。教师群体的内存能量当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激励,内力与外力的撞击中才会发生裂变,释放巨大能量。
“我眼下那部长篇还没影儿呢,不过我可以放下张衡,先写你这一部。”我对晓英笑笑。当时我正筹划鸿篇巨制呢,立志要为一代科学巨子东汉张衡传扬一生精华,在文学史上树立一个科学家的经典形象。由于受章回小说影响较大,前六十回上下对仗的题目我都拟好了,只待退学以后铺纸挥毫一展才思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