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议是父母尽量少用自己的嘴巴给孩子提出指导和意见,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你依然做一个倾听者,并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做简单的引导。父母说得再多,孩子未必听得进去,而经过他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则会真正成为他自己的经验。
所以不妨采用“自己来”的方法,就是引导孩子自己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父母亲仅仅是倾听者。
你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1)直接询问孩子
注意,“询问”不是“反问”,更不是“质问”。父母应该在接纳和认同孩子的情感的基础上心平气和地询问。如:“×老师那样对待你,的确很不公平。不过,你想过没有,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
如:“×老师没了解全部事实就训你,这的确是他不对。老师也会有错误的。而且,×老师很看重你(举出一些事实),我想他可能是对你期望很高,看到你的毛病就急了。你说呢?”
(3)直接评价孩子的行为
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对于这种事不应该袖手旁观,你应该把你这样做的理由告诉你的老师和同学。”“不,我不同意你这样做。小琴这样做很伤你的心,但你这种做法也会伤害她,何必要两败俱伤呢?”
(4)把孩子面对的问题清楚地说出来
如:“那么,你现在的处境是这样,同学以为是你向老师告状,所以都不和你说话,是吗?我能理解,你现在一定难受得很。”提供一些信息、建议和选择的机会。“听说今晚有场球赛,你和小金一起去看场球会不会感觉好些?你如果真想这样做,我可以给你钱。”“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会不会有帮助?”
(5)给予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如:“如果书本上的内容能通过一个机器输送到脑子里去,那就好了,听说科学家们正在研制这种机器呢。”
2.如何把握惩罚的分寸?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但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1)关键是保持冷静
明确你惩罚孩子的目的,你不是为了伤害孩子,不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利,不是要报复他,甚至也不是为了要“教训”他,你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以及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