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把一个驼背的孩子带到自己家玩。
事先,这位母亲反复叮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在他的新朋友面前提到他的生理缺陷,以免刺伤他。
那天下午,两个孩子玩得很高兴,当他们终于坐下来的时候,母亲听到自己的孩子问对方:
“你知道你背上那个东西是什么吗?”
驼背的孩子支支吾吾,十分尴尬。母亲很紧张又很生气,很想出去把自己的孩子训一顿,但她忍住了没有出声,她听见自己的孩子说:
“那是上帝为你造的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的是你的翅膀。时候一到,上帝会把盒子打开,你就会像天使一样飞起来。”
多么具有深刻意味呀!
不妨采用以下“停下来”的操作规则:
(1)行动上
a.暂时停下正在看的书、正在写的信、正在做的家务。
b.关掉收音机或电视。
c.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来。
d.用眼睛注视着你的孩子。
e.如果孩子十分激动,先给他一些抚慰。
(2)语言上
a.“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b.“没关系。”
(3)心理上
a.告诉自己:“我正在听孩子说话,我要完整、清楚地听他把事情说完再做判断。”
b.提醒自己:“我不要联想起以前的任何事,我只是试图了解孩子现在的处境和他的心理。”
c.提醒自己:“我决不打断孩子的话;我决不轻易作出判断;我决不能让孩子感觉跟我交谈是一件可怕的事。”
第二步:等一等。
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的时候他说出口的话并不真是他所想的,而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即所谓的“口不择言”。这个时候,父母凭着孩子一两句话是很难得出正确判断的。也有些时候,孩子说出口的话因为没有经过逻辑组织,在父母听起来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能急躁。不要听了孩子一两句话就大叫:“什么,你舒舒服服呆着,爸爸妈妈挣钱养活你,你还过不下去了?”也不要指责孩子说话的方式:“你究竟要说什么呀?要说话就好好说,别有一句没一句的!”这样的批评足以让孩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失去说话的自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