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白雪覆盖下的圆明园笼罩在一片纯净的安谧之中。一年的喧嚣都在清凉的微风中,结成晶莹剔透的水晶,等待来年春天的雀跃。冬季的园子,让人感觉孤独,所以我想,那灰白的小路上默默行走的,一定是寂寞的旅人……
同学们都说,如果将与圆明园相隔的墙壁打开,那么,我们这里一定是全国最美丽的大学了。天真的遐想终究无法实现,我只好在一个洒满清辉的夜晚,在园子这边遥望那弯守候了千年的明月……
(三)不是尾声
某天和一个大学同学聊天之后,我回到宿舍写下了《那些走在北大边缘的年轻人》,文章讲述了身在北大却无法真正被接纳的各类人群的生活状况,这其中包括对于专科学生所遭遇到的尴尬处境的描写和评论。
文章寄给了某报社,不久之后接到记者的电话,说要就这样一个群体做采访。我欣然应允,倘若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是一件好事,我想。
采访在我的宿舍进行,女记者开门见山:她负责的是全国鼎鼎大名的栏目,希望这次采访能够发掘出一个具有深层探讨意义的专题。我积极配合她的采访,据实回答我所知道的任何内容。但显然她无法从中得到一个深刻的命题,开始流露出对这种更多是出自情绪化心情的文字的不满。她甚至说,不希望对这样一个群体采取一种批判的立场。很显然,她是为了采访而采访的,并开始认为这样一种无病呻吟的方式并不具有代表性,全国各地都有如此性质的学院,而我们强烈感受的自卑和处境的尴尬没有太多意义,学校等级的存在是合理的。
我承认各类教育之间差别的存在,但你不能就此抹煞我内心真切的感受,也不能因为我们更加接近北大和清华,而对在面对不同待遇时所造成的心理压抑和畸变视而不见。的确,我那篇文章的情绪有些偏激,但目的无非也就是为了引起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至于能否从中提炼出具有符合媒体深刻报道意义的中心思想,确实未曾有意识地安排,我不是记者,我只想告诉你我的心情:苦恼、忧愁、愤怒、欢乐……
交流的结果由于没能证明她事先所预想的结论,显然没有她预想的满意。我也向她承认在写文章的最初动机中,的确没有思考一个多么深刻的主题,只是真实心情的自然流露。论证既然没有结果,记者只好以向领导请示为由开车匆匆离去,也许是去论证下一个命题。
世界不断地改变。
当我拿到那用我三年韶华换来的一纸证书,竟然没有太多的喜悦。证书封面是大红的颜色,但我没有觉得其喜庆,对于我它的意义不在于是我学习能力的体现,而是时光流逝的见证,它等于我三年的青春年少,等于我两年的无忧无虑加一年的烦恼,等于逝去就永远不再的菁菁岁月,等于最初的清高和后来的随俗,等于很多美好的回忆和值得惋惜的失落,等于好兄弟们的杯盘交错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拘无束,等于生日晚上深夜的游荡和宿舍关门之后的越墙而过……很多的人和事扑面而来,令我应接不暇。
一幕幕缥缈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你的微笑,他的眼神,模糊而又熟悉……生日烛光中你点点的泪光还在吗?将生日蛋糕抹在脸颊的兄弟们的情谊依然纯真吧?你新年晚会前小品彩排的红晕还在吗?那荧光中闪动的是你轻盈的身影吧?你辩论赛上面红耳赤的好胜还在吗?那班会上拒绝虚伪的是你吧?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