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发时间,我开始写文章投稿。我喜欢写字,却不爱阅读,这让我的写作常常陷入素材缺乏的尴尬,于是只好杜撰一些若有若无的故事,去博得编辑的青睐。有杂志不断寄来,有稿费不断寄来,我找到了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而最能够说明写作所带来的好处,莫过于在一次同学生日聚会上的冲突中,对方认出我就是那个写文章不错的家伙,竟然化干戈为玉帛。一种形而上的行为有了形而下的作用,令我受宠若惊。
此后,晚会节目的策划、主持,文艺演出小品剧本的撰写,班会发言等,都少不了我的参加。我开始发觉集体生活的快乐,我开始融入这个大家庭。但此时距离毕业已经不远了。
自己有些苍白的大学生活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惋惜时光的流逝和所学的浅薄。如果说,我这几年还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在北大团委一年的工作中,得二三知己;还有在我的生命陷入最低潮的困顿时期,遇到了她。缘分天空下的相遇,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她的生活,之后漫漫的日子也因此而不寂寞。冬去春来,未来的一切都会与这个女子有关。
(二)到园子里看秋天
圆明园的东门距离我所居住的圆明园校区只有几十米,所以,无聊闲暇的时候,我们总会到这座见证历史沧桑的园子里,读书或静静地坐一会儿。熟悉了地形之后,我们发现了进园的捷径---从一个铁栏杆旁钻过,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买过门票。
进东门不远就是著名的西洋楼遗址,如今已是满目疮痍。破碎的大理石柱子四散倒落在地上,只有几根比较完好的孤零零地矗立在乱石中,依稀可见当年的壮丽。鬼斧神工的小山凉亭,曲径通幽的竹林石巷,恢宏大气的结构布局,处处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与风范。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笔下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春色图,直到如今再没有描绘得如此细腻,如此充满生命律动的神来之笔了。
柳树发出了嫩芽,调皮地扭动腰肢;花儿绽放了笑脸,向和煦的阳光致意;晨练的人们也似乎轻快了许多,说着笑着;福海岸边的小船下水了,泛舟水波,随着幸福一起荡漾……
春天来了,情侣们更愿意到这个昔日的皇家园林,呼吸绿色,温习爱情……
夏季蝉声阵阵,河塘蛙鸣声声……酷热炙烤大地,却无法穿透园子里浓荫的遮拦。在一个静悄悄的夏日午后,手执长卷,觅一长石,与古人为伴。淡绿的枝叶在明媚的阳光中随风轻舞,绿油油的苔藓在老墙上蜿蜒斑驳,蜗牛躲在墙角的乱石中倾听蝉的歌唱,啁啾的鸟儿盘旋在朵朵白云映衬下的蓝天,灰色的小松鼠在草丛中露出毛茸茸的尾巴,古树下成簇的蘑菇撑起一个个柔嫩的小伞……我们或躺或坐,或眠或诵,与盛唐诗人一起聊天……
秋色辉煌,菊花怒放。菊花节上菊花阵,游人如入迷宫般辗转绕行,虽四处碰壁,却也自得其乐。满山遍野的小小菊花,五颜六色、熙熙攘攘,仿佛天上的仙女赶赴人间仙境时,撒落大地的点点星辰,和你眨呀眨呀眨眼睛……一个同学说,“走,到园子里看秋天。”虽然有些小文人的微酸气息,却是我们相约而行的最好请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