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名老师的辅导称得上是生动幽默,网友的评价似乎很是公允:“花钱听他吹牛,调侃老外,也被其机智所倾倒。但只觉得其将考纲念了一遍。”这种单口相声似的讲课,若在平时听起来一定感觉良好,现在时间如此宝贵,应该不是娱乐的时候,嘻嘻哈哈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收获,唯一增长的就是谈资的丰富,对于应试作用甚微。我想,此人每年的讲课风格既然没有太大变化,却为何要年年混迹于此,浪费学子们的时间和金钱?
在考研大军中,我们都不愿落伍,即使知道辅导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却担心万一有用,那不是吃亏了吗?一届又一届,都是在这样一种心理支配下,不顾辛劳。很多人都是趁暑假从外地赶来上课,求同学,租房子,就为了在来年的考试中能够有那么一两分的起色,就是在北京的学生,也有不少人每次来上课,路上都要两三个小时。如果教室没有空调,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即使这样,大家都坚持着,面对这份执着和期待,老师们怎么忍心用那些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研究的教案来敷衍呢?用压缩长句、朗诵考点等省力省心的办法来对付学生,不应该被看作是卑鄙的吗?
最初的美好感受和激情消散之后,我渐渐明白偏颇的预测和貌似激情四射的侃侃而谈终究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这一切与政治考试无关,与分数无关。
有些道理很明了,比如考研辅导老师的水平和作用,但我们的侥幸心理和总是相信自己的信念,让我们不顾一切都去直接体验,然后才发现,其实很多人已经告诉过我们结果了。没有什么后悔的,终于明白有些间接经验是可以汲取的。
不一定学习上的收获才是收获。
北大公主楼的爱情8月8日
晚自习回来的路上,看着31楼(因其中所居多为文科女生,被戏称为“公主楼”。入夜,男生多于此楼下静候佳人出现)前一对对拥抱而过的情侣们,我忽然在想,在这样一个世俗弥漫的校园中,曾经被称为风花雪月的爱情还能否恪守感情世界中最后的纯情?我有些怀疑,并不是因为人们不需要甜美的爱情滋润,而是恋爱中最让人心动的那份羞涩与腼腆消失得无影无踪,感情的接触与发展不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陡然升温,与之俱来的是美妙感觉的陡然消失。从来纯真的爱情都会有,且多发生在校园,毕竟这是一方较少污染的净土,只是快餐爱情增多的时候,这种怀疑似乎不是没有道理的吧。
当考研生活的焦虑感和不安定感成为心理常态之后,我便常常逆向思维地将很多事情罩上消极阴郁的影子,比如对校园爱情的评论。拙作《大学女生,你不该堕落》发表之后,引来骂声一片,这几乎是在意料之中的。我知道自己的偏颇,而在这种偏执中所蕴涵的何尝不是我潜在的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真正可怕的或许是对现实生活麻木到失去判断。批评性思维是否可以看作是“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的表现?对于公主楼爱情的消极理解同样隐藏着我对考研生活状态的抵触情绪,自己所渴望的生活不也包括这夜色下的亲密吗?考研让生活情趣在最大限度上失去了阳光的色彩,我是生活的夜行人。
回到宿舍,打开电脑。整个楼层都飘荡着郑智化的歌声,我将音量放大,充满音乐的生活是不是可以多一些颜色?郑的歌曲是怀旧的,在这些曾经熟悉的乐曲中,往事涌上心头,却没有时间回忆。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