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常识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船长(6)(2/2)

    w猫在北京中关村。他从小就是个脑袋很大眼睛发亮的天才少年,数理化成绩很好,逻辑思维超强,英文和中文一般流利。在首都某著名大学毕业后,w直接去美国名校拿了硕士,接着回国创业。我一直觉得,他是硅谷geek的中国版。诸如ipad之类的新玩意,我总能第一时间从他那儿找到。他也是国内最先把玩facebook、twitter、groupon、foursqure的人。啥叫互联网的未来,w做的网站就代表互联网的未来。

    l的大部分时间泡在广东。他是华南某所不太知名的大学毕业的,小眼睛质朴男,多年以前还是个文学青年。这哥们儿做手机网游的,我见他使过好几款手机,但最贵的一个也不过1000多块钱。比起什么web20、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他更关心珠三角的几千万农民工和城市边缘的大学生“蚁族”。怎么关心?在东莞的夜宵摊上跟他们拼啤酒,在富士康厂区外网吧里刷夜,跟靠做他们生意开上宝马的便利店老板扯淡……

    w比l拥有更多的掌声和名声。但遗憾的是,他接连做了好几个连投资人都觉得很酷的网站,却始终没有挣到大钱。原因不外如下:要么是起个大早,却被一大堆抄近道的同行给围追堵截;要么因为资金接济不上,只能让一个更有资源实力的大公司直接吃掉;还有的被主管部门直接暂停。

    l的生意是实实在在每天都能数着钱的,他并不想告诉无关人等他挣到钱了,说了也没人信。几十万月薪不到2000元的打工仔拿着300块钱买的山寨机玩l公司做的游戏,每月给他贡献过百元的arpu值,换句话说,他们收入的十来分之一都心甘情愿地送给l了。我有时也想不通,w针对的客户明明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中最有消费能力的精英。为什么他们舍得花钱买最贵的手机,换最新的笔记本电脑,下最好的馆子,在网上却什么都要免费呢?

    圈里公认,只要是w做的事情必定引来围观。同行也好,媒体人、营销人也罢,口口相传,网站流量和用户量几乎是一条直线往上蹿。但奇怪的是,过了没多久就停止上升势头,开始跟中老年同志的心脏一样来回震荡。我也问过l,他的这些草根用户没几个有自己的电脑,更谈不上3g,究竟是怎么发掘的?l笑笑说,网吧都不是最有效的渠道。厂区周边有很多便利店,工人一下班就聚到那儿。老板提供一台电脑,里面装了各种手机用的游戏、mp3、电影,再备一本类似早年k歌房里的“点歌簿”。不用上网,拿根usb数据线,想要什么下什么。还有更方便的,用手推车直接送到宿舍门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