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常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船长(7)
    船长(7)

    有次跟l吃饭,他问我:如果一款游戏要打入45万富士康工人的市场,该请哪位代言人合适?我先猜周杰伦,摇头,他的目标受众是城市;又猜春哥也不对,她只杀伤学生和少妇;怒了,决定猜当红的凤组,还是被鄙视!正确答案是凤凰传奇,有百度歌手榜单为证。备选是慕容晓晓,唱《爱情买卖》那位。完全超出我知识范围,还好我没猜韩寒。

    过去w单纯地以为凭技术就能改变社会,现在他知道你可以不过问政治,但政治会来过问你。不过,要让一个海归精英学会怎么跑门子疏通关系确实有点害臊。l曾经愤青过,但如今很务实,好的商人都是知道怎么看《新闻联播》的。他挺关心运营商的人事变动和扫黄整顿,还搞过几次工友联谊会,虽然目的是为了推广他的游戏。前一段富士康工人“十二连跳”,他很严肃地跟我说,这事他们有责任。我吓一跳。l讲,那些一想不开就跳楼的年轻人正是他的衣食父母。一部手机通常就是这些工人唯一的娱乐设备,与厂外世界交流的唯一媒介。他们有责任让工人们更快乐。

    我所认识的投资人都对w评价很高,但却更爽快给l投钱。因为他们的心里明镜似的:在中国,做精英的只能赚吆喝,做草根的才能赚着钱。腾讯、百度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上海那位梳分头打摩丝的笑星说过一句经典:我是喝咖啡的,北方那两位是吃大蒜的。咖啡是舶来品,感觉很洋气,吃大蒜却有益身心。今年炒大蒜的都挣了很多钱,没听说谁倒腾咖啡挣了钱。中国的互联网好像也是一样。

    我曾经突发奇想,如果把w和l对调位置,情况会不一样吗?他们会更理解各自商业的长短吗?后来想想觉得这事不太可能。

    w所追求的互联网,其实是一个“美式的互联网”。在美国,信息革命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从1950年后到1990年后都是“数字化的一代”。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数字鸿沟”,他们的生意与生活,工作与娱乐都与互联网分不开。这也是为什么80后的扎克伯格能够和50后的乔布斯、60后的贝索斯、70后的佩奇同台竞技的原因。

    同时,美国的社会结构是一颗“橄榄”,没有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地区差异、城乡之别,所以,美国的互联网可以说是“全民的互联网”。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