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百一十四章 善治国者,善于谋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求订阅)(2/2)
    “十公子为陛下信任却是事实。”

    “而今十公子既已抛出招揽之心,若是不趁机抓住,等到日后十公子羽翼渐丰,再想为十公子器重,恐将难于登天了。”

    “我们既选择了十公子,便无回头路可言。”

    “与其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

    “而且正如我前面所言,十公子对六地一系的官员并不熟悉,因而眼下并不会有多少六国一系的官吏投靠,我们却是可以先人一步,一步快,步步快,只要李成不犯大错,为了平衡,他就决然不会有事。”

    “这次是十公子有求于我们,所以才会如此优待。”

    “但这也必将是唯一一次。”

    “我想让李成去博一次,若是胜了,今后必将飞黄腾达,若是输了,也只能算是时运不济,为之奈何。”

    李氏神色迟疑。

    她出身陇西李氏,也算是一个望族。

    其先祖为李昙,曾为秦国御史大夫,而后归赵,为柏人侯,因而他们李氏籍贯皆为柏人,此后李氏一分为二,即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他们陇西李氏相对赵郡李氏有所不如,尤其赵郡李氏出了个李牧。

    两家关系一直都不错。

    秦一统之后,两家越发式微,也算是在报团取暖,只不过李氏毕竟为赵人,又因为李牧曾跟秦军为敌,甚至重创过秦军,因而被一些关中氏族针对,本就处境不好,若是选择站队十公子,一旦出了问题,整个李氏都会遭殃。

    她不得不多考虑一二。

    郭旦并没催。

    他知道李氏在忧虑什么。

    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良久。

    李氏开口道:

    “我做不了决定。”

    “这事只有家主才能决定。”

    郭旦点点头。

    说道:

    “无妨。”

    “我等会就修书一封。”

    “这种机会,若是李氏能抓住,便能一改颓势,若是错过了,也不知何时才会再来了。”

    “我们这种家族,平时已如履薄冰,参与这种,的确该多思虑。”

    “我记得赵郡李氏那边有个人颇有才能,好像叫李左车,到时我也一并写上,让你们家主去问一下,若是同意,便将两人的名字一起举荐上去,若是不愿,我也不强求了。”

    郭旦又捣鼓了几声。

    李氏并没有听进去,她跟赵郡李氏不熟。

    秦落衡发出的书函,在关中氏族中可谓反应强烈,几乎没到一天,关中氏族便把自家举荐的弟子名册送到了尚书司。

    不过。

    秦落衡并未急着审核。

    他还在等。

    他想看看有没有六地一系官员举荐。

    而且他并没在书函中点明,这些官吏是要去卫国。

    他是故意的。

    就是想借此考察下这些官吏。

    接下来几天,秦落衡变得忙碌不少,在跟宗正交代后,成功的把达和安安排进了尚书司,不过两人目前都处于‘试为吏’阶段。

    回中宫。

    秦落衡坐在席上,脑海中思虑着尚书司构建,他原本想直接以六部的形式,但现在显然不合适了。

    而今当务之急是补齐人手。

    卫国,他其实知之甚少,但他既跟始皇打了包票,便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不过现在距离春耕还有一定时日,他还有足够时间去规划。

    而且。

    始皇在意的是官吏。

    但他其实更为在意的是民生。

    他望了望殿外飘下的雪花,拿起兔毫笔,在一份竹简上书写起来,他要把自己对农家和墨家的要求写下。

    天时已晚。

    秦落衡这才停笔。

    望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秦落衡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里面的内容,可谓是他穷尽心力,绞尽脑汁,结合后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最终构建出来的一个新蓝图。

    不仅涵盖耕具、粮种,还有手工业、矿业、纺织业等相关工具。

    不过,他毕竟算不上是专业人士,因而只能笼统的说个大概,具体的还要农家墨家自己下去摸索,但他已尽力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并无错误,他这才把竹简放好,去到寝宫睡去。

    又过了数日。

    秦落衡收到的举荐竹简再无增加。

    直到这时,他才开始整理起被举荐上来的人员,不过各大氏族举荐的人,他大多不认识,也实在不敢轻易下决定。

    最终

    他决定去一趟华府!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