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江宁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2/2)

    田凤华:“娘,我只管教你孙子识字读书,你孙子娶媳妇的事,由娘操心,我不添乱。”

    李敦英:“娘也想着不着急,楝亭曹家的公子,还能打了光棍不成”

    田凤华微笑:“该娘操心的事,凤华不参言。”

    李敦英带田凤华观赏江宁织造府。

    方方正正的院子。高约一丈五的青砖墙。

    院子里的建筑一排一排对应整齐。

    三丈宽两丈高的防雨长廊从南大门通向院子最北端,分叉连接排列两侧的工坊。

    长廊两侧各有一排高大伟岸的榕花树,树干均合抱粗。

    李敦英带田凤华参观织造府。田凤华抱着曹雪芹。

    曹雪芹新奇地东张西望啊呀连声。

    田凤华对李敦英:“娘,织造府的院子这么大”

    李敦英:“加上咱的院子更大。咱的院子和园子都是从织造府割出来的。”

    田凤华:“看出来了。”

    李敦英:“这个院子,南北长三百丈,东西宽本来是二百四十丈,咱家切去六十丈,还剩一百八十丈。明朝的时候这个院子最早是汉王府,后来就是织造衙门,大清又扩展了许多地面。”

    来来往往的人向李敦英施礼问安。

    李敦英对田凤华:“江南这地方,自古就出产好丝绸,特别是江宁、苏州、杭州。”

    田凤华:“是的。”

    李敦英:“这道行故事忒多。我先带你看个大轮廓,以后细看。”

    田凤华:“好的娘。”

    天高云淡。

    浩浩长江上许多船只,其中一只画舫。

    两个船夫驾着画舫顺流而下。

    李敦英和田凤华坐在船上。

    李敦英的随身丫环苏巧儿坐在李敦英身边。

    苏巧儿年约十五岁,长相一般,人很机灵。

    田凤华抱着儿子曹雪芹。曹雪芹穿红绸连脚开裆裤,圆圆的胖鼓鼓的脸蛋儿,黑黑浓密的头发,肉鼓鼓的一双小手,清澈有神的眼睛。

    田凤华的女仆赵嫫嫫守在田凤华身边。

    田凤华看着滔滔江水,看着两岸美景,脸上浮出笑意。

    李敦英看着田凤华,格外开心。

    田凤华转向李敦英:“娘,我想给芹儿诵几首诗词,会不会影响您老人家休息?”

    李敦英高兴:“娘不休息。娘要你高声一些,让娘也听听。”

    田凤华高兴:“好的娘,只要您老人家开心。”

    李敦英:“诵吧,我和芹儿都听。”

    田凤华:“嗯。”

    田凤华对着曹雪芹,声韵瑯瑯: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田凤华慈爱地看着曹雪芹。

    曹雪芹兴奋地看着田凤华,不停地啊啊呀呀。

    田凤华继续吟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田凤华注意曹雪芹的表情。

    曹雪芹兴奋地看着田凤华,不停地啊啊呀呀。

    田凤华对李敦英:“娘,芹儿可能是听着好听,你看,他格外兴奋。”

    李敦英开心地看着曹雪芹:“俺芹儿听着好听,所以高兴。”

    曹雪芹瞪大眼睛,张开嘴,对着田凤华和李敦英,拉着长腔:“啊——”

    李敦英喜得击掌:“俺孙子会唱了!俺孙子会唱了!”

    赵嫫嫫和苏巧儿格外惊喜。

    田凤华继续对着儿子吟诵: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曹雪芹笑着,在田凤华怀里往上蹿蹦。

    李敦英格外开心:“凤华!是不是芹儿听得懂”

    田凤华高兴:“不会吧,娘,芹儿才六个月。”

    李敦英:“你看,你看,你吟诵,他就认真听;你吟诵完了,他就特别高兴。”

    苏巧儿对李敦英:“老当家的,我看你孙子是听懂了。”

    赵嫫嫫:“即使不懂,小少爷也领悟了大少奶奶吟诵的美。”

    田凤华对李敦英:“芹儿要是能听懂,那就太好了,娘,我可以天天给你孙子吟诵。”

    李敦英:“那太好了!太好了!”

    田凤华对着儿子吟诵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曹雪芹在田凤华怀里又蹦又跳,啊呀连声。

    李敦英听得入神。

    曹雪芹听得出神。

    李敦英慈爱地看着田凤华:“我这儿媳,果然是个才女。”

    田凤华:“娘,您又夸我。”

    李敦英:“凤华,娘问你,像这样,能诵多久?”

    田凤华兴奋:“娘,能支持三五个时辰吧。”

    李敦英:“哎哟,我的乖儿,你到底读了多少书呀。”

    田凤华:“娘,我没读多少书,就是大路边上一点儿。”

    李敦英:“你爹说,你让咱老曹家篷筚生辉。”

    田凤华:“爹和娘就爱夸我。”

    曹頫到楝亭楼一层看望周秋丽:“姨,这些日子还好吧”

    周秋丽:“还好,一如既往。”

    曹頫看一眼室外:“楼上楼下这么安静”

    周秋丽:“都去扬州了,那个该死没死的东西安排顺子媳妇和顺子的儿子去开开眼界,那个死不了的也跟着去了。”

    曹頫:“我看二姨的气色挺好,比上次见的时候好。”

    周秋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曹頫:“姨的身体比那个老婆娘好的多,你看她,走道都上喘。二姨这身体,多好啊。”

    周秋丽:“我毕竟比她小许多岁。”

    曹頫:“曹顺的媳妇要是懂事理,就该请你帮她照料孩子。”

    周秋丽:“曹顺的媳妇还是知理懂事的,一有机会就抱着孩子到我这里来,就是被那个该死的老婆娘给控制住了。曹顺的媳妇挺知道敬重我,我也喜欢曹顺的孩子。”

    曹頫假模假样:“这样好,这样好。”

    瓜口码头,运河与长江交汇的景观。

    岸上花红树绿,楼台栉比。

    码头外的水面上各色舟船。

    上船下船的红男绿女。

    李敦英、田凤华、苏巧儿、赵嫫嫫下大船,上小船。

    赵嫫嫫背着包袱。

    田凤华抱着熟睡的曹雪芹。

    运河两岸的景致美不胜收。

    李敦英指点着给田凤华讲解。

    江宁汉府街南小树林,傍晚,一棵老槐树下。

    曹頫的骡车内,曹頫和丁江龙低声交谈。

    曹頫:“我找你两天了。”

    丁江龙:“楝亭那个差事不好做。楝亭的院墙高,看家护院的多,不好下手,兄弟们说,动楝亭就是动皇家。”

    曹頫:“楝亭的院墙高,看家护院的多,不好下手,换个地方,敢下手吗”

    丁江龙:“那要看是哪里。”

    曹頫:“扬州,熟悉吗?”

    丁江龙兴奋异常:“熟得很。上次皇上在扬州住那么久,我和几个兄弟就在扬州陪他那么久,本想把那些贪官污吏孝敬康熙的金啊,玉啊,名画啊,都给他弄出来,当家的说,那些玩艺儿不好出手,因为大多都是独一无二的东西,一冒面儿就露馅儿。”

    曹頫:“扬州盐政转运监督衙门,知道不?”

    丁江龙:“那咋能不知道?在扬州运河码头就看到了。”

    曹頫:“敢去那里面走走么?”

    丁江龙:“扬州,还没有我丁江龙不敢去走走的地方。”

    曹頫:“你可能不清楚,那里面也是戒备森严。”

    丁江龙:“但淮扬盐政署的大门是可以进可以出的,院墙也没有那么高。”

    曹頫:“敢去试试”

    丁江龙:“我的弟兄常到里面去取点金银什么的,还没失过手。”

    曹頫:“那里面有个半岁的孩子,能取出来吗?”

    丁江龙:“十八岁的孩子不好取出来,半岁的孩子好取。”

    曹頫:“有孩子的这家人,在扬州有三个住处,一是盐政衙署,二是天宁寺内的扬州书局,三是瘦西湖北岸的红桥别业。”

    丁江龙:“这都好找,都是扬州的热闹去处。”

    曹頫:“我准备了四百两银子。”

    丁江龙:“够意思。”

    曹頫:“按道上的规矩,谈妥,我先给你二百两;见到孩子,再给你二百两。”

    丁江龙:“取来给你?”

    曹頫:“我只看一看,验验你的手艺。孩子归你,你卖掉,银子还归你。”

    丁江龙:“男孩子?”

    曹頫:“男孩子。是北方来的一个小寡妇带来的,那寡妇长得挺俊,年纪也就是二十三四岁,北方口音。”

    丁江龙:“这单我接了。”

    曹頫:“多久兑现?”

    丁江龙:“四爷说。”

    曹頫:“半月之内。”

    丁江龙:“够了。路上往返6天,那9天,足够了。”

    曹頫从骡轿内摸出一包银子交给丁江龙:“二百两,一文不差。”

    丁江龙用右手掂量银包:“四爷爽快。”

    曹頫:“别失了手啊,失了手,这银子还得退给我。”

    丁江龙:“我丁江龙还没失过手。”

    曹頫:“更不要给我玩儿假把式。”

    丁江龙:“四爷,我丁江龙有八个脑袋,敢在四爷面前耍把式?”

    曹頫:“去吧。回来约我。”

    丁江龙:“回来见。”

    曹頫:“就这么定了。”

    丁江龙:“四爷,你见过那个孩子吗?有什么标记?”

    曹頫稍有犹豫:“我没见过,托我办事的老爷也没见过。”

    丁江龙:“不怕,四爷说的那三个地方都不大,好找。”

    江宁城里秦淮河畔风雅酒馆,夏日傍晚,丁江龙和孟三鲜坐在靠墙角的一张桌前,边喝酒,边低声交谈。

    孟三鲜约三十岁,细高瘦长,贼眉鼠眼。

    丁江龙:“朋友在扬州有一条大鱼,我正忙镇江刘员外的差使,咱们兄弟不隔心,我先问问你吃不吃这条鱼。”

    孟三鲜:“啥活儿?”

    丁江龙:“扬州盐政转运监督衙署有个从北方来的年轻寡妇,这寡妇长得俊巧,带一个半岁的男孩儿,如若这寡妇不住盐政署,那就在天宁寺扬州书局,或是瘦西湖北岸的红桥别业。”

    孟三鲜:“都是热闹去处,不难找。”

    丁江龙:“十二天的时限。”

    孟三鲜:“那足够。”

    丁江龙:“东家老爷出二百两银子,要把那寡妇的孩子给抱出来。你手艺行不?”

    孟三鲜:“龙哥,偷康熙鞋尖儿上的珍珠,那就是我的兄弟干的,到扬州盐政转运监督衙署、天宁寺书局、红桥别业抱个孩子,那是探囊取物。”

    丁江龙:“二百两不算少吧?”

    孟三鲜:“不算少,我留一百八十两分给出生入死的弟兄们,给龙哥二十两。”

    丁江龙:“三弟是明白人。”

    孟三鲜:“按道儿上的规矩,你先付我一百两,事成之日,我把孩子给你,你把那八十两给我。”

    丁江龙:“走,跟我去取。”

    孟三鲜站起:“龙哥,你见过那个孩子吗?有什么标记?”

    丁江龙:“我没见过,托我办事的老爷也没见过。”

    孟三鲜:“不怕,盐政衙署、天宁书局、红桥别业都不大,好找。”

    扬州天宁寺扬州书局,夏日,外

    天宁寺大门康熙御笔楹联:

    定地生欢喜

    香台普吉祥

    天宁寺二门康熙御笔楹联:

    珠林春日永

    碧淑好风多

    天宁寺大殿门康熙御笔楹联:

    禅心澄水月

    法鼓聚鱼龙

    天宁寺左偏殿康熙御笔楹联:

    闾里讴歌闻乐恺

    轩窗烟景遍清嘉

    天宁寺左偏殿康熙御笔楹联:

    楚尾吴头开画境

    林光鸟语入吟轩

    田凤华抱着曹雪芹观赏楹联。

    扬州天宁寺曹寅官邸,宽大通透的三间衙署,中间有两道帷幔隔成三个独立单元,东间为曹寅的小书房,西间为曹寅会客室,正中一间为曹寅办公处。

    曹寅书房的墙上悬挂一幅扬州码头图画,画两边是康熙御笔对联:

    商鼎周彝自典重

    楹花苑树相芬芳

    会客室中堂是一幅瘦西湖的风景画,画两边是康熙御笔对联:

    花雨南天灵文传妙谛

    香空蜀阜藩墅表名区

    曹寅办公室墙上的中堂是一幅天宁寺水墨画,画两边是康熙御笔对联:

    琉璃瓶水资功德

    缨络龛云现吉祥

    曹寅的官邸后面是一座二层楼房,每层五间,这是曹寅的住所,也是曹寅家人来扬州时的安顿之所。楼门上有小巧的匾额,上写:

    淮扬来风

    淮扬来风堂内挂着康熙御笔对联:

    西竺驻祥轮三摩合证

    东南留净业二谛俱融

    中堂下是桌案。

    桌案上有香炉、瓷瓶、供品。

    曹寅和李敦英分坐桌案两侧,愉快交谈。

    曹寅:“大儿媳妇还开心吧?”

    李敦英:“很开心,诵了一路的诗词,在长江上诵长江的,进了运河诵运河的,到了扬州诵扬州的。这阵子抱着芹儿观赏天宁寺佛塔呢”

    曹寅高兴:“好,好,开心就好。”

    李敦英高兴:“老爷,你孙子能听懂诗文了!他娘吟诵,他用心听;他娘吟诵完了,他又蹦又跳啊啊呀呀!”

    曹寅惊喜:“啊真的”

    李敦英:“可不是真的!你问问巧儿,还有赵嫫嫫。”

    曹寅:“哎呀!楝亭曹家后继有人了!”

    曹寅热泪交流:“楝亭曹家后继有人了!”

    李敦英:“有这样的孙子,吃糠咽菜都欢心!”

    曹寅:“楝亭曹家还不至于吃糠咽菜。”

    李敦英:“老爷,在二秀家,两个事让我不开心。”

    曹寅:“说给我听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