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事物管理局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一百九十章 定位(2/2)

    张渊同样仰着头,说道:“小爷当年还专门研究过星象呢。”

    “你研究星象干什么?”

    “星象学,是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啊。”张渊喃喃道:“就像北斗啊……”

    张渊说到这里,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死死地盯着天上的星星,骂道:“我靠!”

    赵宣同样坐直身子,问道:“又怎么了?”

    张渊没理会赵宣,而是跑到帐篷边,动手把帐篷的支撑杆拆了出来。

    又把绳子从包里拿出来。

    “老宋!”张渊一边动手,一边问道:“还记得青针屿的纬度吗?”

    “36度多少来着?”宋少锋想了想。

    “记得36度就成。”

    张渊很快便动手,把几根支撑杆,做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用绳子把直角固定死,斜边则可以上下活动。

    绑好之后,又从地上找了块大石头,绑在三角形的直角上。

    赵宣就站在张渊旁边,看着张渊。

    好奇地问道:“这是干什么?”

    “侧纬度。”张渊把手上的三角形递给赵宣,说道:“固定住直角边,跟地面垂直!”

    赵宣接过三角形,双手撑着两条直角边,让其中一条,与垂下的绳子在一条直线上。

    张渊让赵宣旋转一下方向,把三角形正对着北面。

    “捏紧了!”张渊弓起身子,顺着三角形的斜边,向上方看去,开始上下调整

    斜边的角度。

    调整了一会,才捏住斜边,把绳子拉紧。

    张渊从赵宣手里接过三角形,放在地上,又去背包里翻出一个便携式的卷尺,还有手机。

    先重新把手机开机,等待开机的时候,拿卷尺量了量三角形各边的长度。

    调出计算器,算了几秒钟,张渊才哆哆嗦嗦地抬起头,朝望着他的几个人说道:“北纬……十……十六度。”

    “多少?”宋少锋快速问道:“误差有多少?”

    “十六度。”张渊咽了咽口水:“误差不超过五度。”

    宋少锋转过身,把两个搭好的帐篷全部拆开,把所有支撑杆收集起来,拿到张渊面前:“再测一次!三角形大些!”

    张渊同样惊诧于这个结果,点点头,搭了一个一人多高的三角形。

    垂直的边,直接插在了地上,由林凌和赵宣两个人扶着。

    张渊直接趴在了地上,顺着斜边开始测量。

    等到调整好位置,宋少锋上前帮着张渊重新绑好三角形。

    两分钟以后,张渊苦着脸抬起头:“十七度。”

    三角测量法,原理很简单,就是测量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这个角度,就是当地的纬度。

    赵宣也知道这个办法,只不过没有实际使用过。

    听完张渊的话,同样哆哆嗦嗦地问道:“这次的误差……有多少?”

    “这么大的三角形。”张渊指指地上躺着的支撑杆,说道:“两度以内吧。”

    地球周长四万多公里,一度角,大概是一百多公里。

    就算是北纬二十度,离着青针屿,也有十五六度的距离。

    他们生生向南移动了,将近两千公里!

    “经度呢?”宋少锋皱起了眉头,问道:“经度能测不能。”

    “看明天的太阳升起时间吧。”张渊摆弄了一下手机,说道:“京城的日出时间,手机上还有记录。”

    “走!去东边!”宋少锋立刻决定,收拾东西,去往海岛的东边,确定日出时间。

    几人把东西收拾好,一人抓着一根火把,便朝东面走去。

    海岛不大,几人在一个多小时以后,便来到了岛的东面。

    倒是离水源的位置更近了一些。

    搭好帐篷,安排了一下值夜的时间,几人便睡下了。

    可是这突如其来的上千公里移动,让所有人都没睡好。

    天还没亮,大家便纷纷起来,坐在地上,望着东边的海面出神。

    林凌抬手看了一眼时间,说道:“京城日出了。”

    而他们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漆黑。

    也就是说,他们在京城的西面。

    青针屿,可是在京城东边!

    又过了五六分钟,天色才渐渐亮起来。

    直到十多分钟以后,他们才在海面上,看见了橘红色的太阳。

    谁也没什么心思欣赏壮观的海上日出景象,而是看着林凌。

    只有林凌手上戴着一块机械表。

    宋少锋的智能手表已经收了起来,而赵宣和张渊,则没有带手表的习惯。

    林凌抬起手看了一眼时间:“十四分钟。”

    “四分钟一度,京城120度左右。”张渊叹气道:“东经116度,北纬17度,我们在南海上。”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