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百九十五章连山如画(五)
    曾经的和尚,现在的大明士兵。

    和工头做了交接,签了姓名,按了手印之后,刚要离开,就看到远处又闹腾了起来。

    “你们这一支工程队可真够热闹的,三天两头,就有一次打斗。”

    打斗的地方瞬间就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远了根本就看不清,打架和被打的人都是谁。

    “没办法啊,魏国公徐文爵他们可是犯了众怒的,能不被打死,都是有人收着手,不然的话,那还能坚持到现在。”

    工头苦笑道。

    他的工期也是要赶进度的,可手上的人不给力,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细皮嫩肉的,不但干活不行,还尽招惹是非。

    仿佛整个南京城的仇恨,都聚集在了这里,本来还有家人跟着的,后来也被要求拆散了。

    实在是顶不住经常挨打的压力。

    正走在前面的唐世济闻言,脑袋一缩,脚步也放缓了一些些,他做了那些事情,心中最清楚不过,要是徐文爵挨打的话。

    他被认出来了,也不会少的了一顿揍。

    “众怒难犯啊,谁知道此人当时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或许人家一直都认为自己的开国大将的后代,根本就没有想过会被送来劳改,所以才拿到权利之后,就开始肆无忌惮了。”

    在寺庙做和尚的时候,他也见到过形形色色不同的人。

    大多数都是有钱人。

    所求的,就是平安。

    亏心事做的多了,难免怕恶鬼敲门。

    “可能吧,谁说的准呢,这些权贵啊,也就现在被送进来劳改了,才老实多了,刚开始那会,一个个的叫嚷着自己的身份是多么的高贵,啊,tui~都是给惯得,现在习惯了,要好一点。”

    工头的手上,也是教育过好几个有名有姓的富贵人的。

    从最开始的绝食,不肯吃工程队的饭菜,说是不好吃,难以下咽,额上几次也就乖巧了,比谁吃的都多,都快。

    干活也一样。

    干得很少了,只能喝稀饭。

    一肚子的水,小解几次,肚子就噶下去了。

    第二天连走路都在摇晃,头昏眼花的,还能做啥。

    不过,一切都是习惯,习惯了就好。

    毕竟。

    饿着,饿着,也就能够干活了。

    “不过,这种事,也不见得就不是好事。”

    这名和尚转士兵的年轻人,琢磨了一下说道。

    "怎么还成了好事,延误工期啊,若是以前可是要杀头的大罪。"

    工头摇头苦笑。

    他都要想办法,找人托关系,要么把自己给换了,要么把这些惹事还干活不咋地的人给换了。

    皇上可是正在来南京的途中。

    如今消息也都传出去了,自己要是做不出点成绩出来,还想要升官发财。

    做梦呢。

    很在之前可都是在京师的卫武军中做伍长,大多数就是训练,操心的事务很少。

    谁知转业了,也做官了之后,居然会这么麻烦。

    难怪没有多少人想要转业。

    吃力不太好,一个月的俸禄还没有军队的军饷来的高。

    而面前这人是孙将军带过来的。

    都是曾经南征北战的老人。

    虽然相互之间不认识,可一身的军队硬朗作风,却是相通的。

    “打架的人,肯定是要被抓起来定罪的,这不是免费的劳力是什么安置道背的地方还麻烦,不如你请断狱的人,给出一个临时的条例,可已暂时的安置到你的队伍当中,只要干活卖力的人,可以减轻自己的刑罚时间,那么······”

    后面的话,已经没有必要的说出来。

    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不是用钱,就是用权,有时候利用一下人的仇恨,也是可以的。

    反正废物利用,只要不出人命。

    不致人伤残,那都是个小问题。

    做多制止的时候,出手慢一点。

    “你这是馊主意,断狱是不会同意的。”

    “馊主意也是主意,你可以提一下,不同意可再说,不过,万一要是同意了呢?”

    “说的也是,为了工程的进度,我就拼了。”

    “说胡话,拼什么?不同意就算了,尽力便可。”

    两人的小声嘀咕,让前面耳朵特别灵光的唐世济心中一阵胆寒。

    往前走会被人发现,然后毒打一顿,往后再也会被人发现,工头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官职。

    可那也是官啊。

    随便找点重活累活,那就能够让他肚子里的油水,瞬间蒸发干净。

    自己到底是该怎么选择呢?

    退回去重新换一个工程队可还来得及?

    至于官府的人会不会给他换,他在患得患失的时候,可没有想过这一点。

    不知不觉中就进了工程队。

    离着魏国公徐文爵他们一伙人的距离颇远,似乎生怕被人给误会了是一伙的,然后被不明不白的打一顿。

    而两名士兵,在低声的交流完之后,就各自分开了。

    南京的事务繁多,能够站在一起,闲聊几句都是一种奢侈。

    匆忙的脚步,也不耽误他去城外的十八里铺的大树下看看,答应人的事情,还是要办到的。

    **

    一处工程队中的临时搭建的房屋内。

    一名手中已经因为做饭而烫伤的女人,还在艰难的劈着柴。

    似乎没有干过任何重活累活一样,动作生疏,劈出来的柴大小不一,烧起来肯定是没有樵夫砍得柴好用。

    两个孩子已经送去了需要读书识字。

    应着自己丈夫的要求,两个孩子也已经改了姓氏,算是跟着她姓了。

    本来是因为家道中落,才嫁给唐世济的,没想到到了最后,自己却给自家姓氏延续了香火。

    世事的神奇变幻,当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不过只要一想到,自己的丈夫,曾经对他不是打骂就是训斥的,到了最后却用自己换了他们一家人的自由。

    曾经独自以泪洗面,深深的怨恨着,自己遇人不淑。

    可到了今日。

    早就没有这样的想法了。

    在这个时代,经常听到书上,话本中,说着各种仁义礼智信,可现实中那曾见过的事情,却已经悄悄的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所以,就以为这一件事,唐夫人的怨恨,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男人就是要有担当,特别是在最关键的时候。

    很显然,在唐夫人的眼中,唐世济就做到了这一点。

    虽然现在苦了一点,可只要有活干,就绝对生活的下去。

    正在苦中作乐的唐夫人,忽然就见到管着他们的工头,领着一个头发不长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年轻人的身上,还背着一个大盒子。

    看盒子的款式,还很精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