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八十八章人不寐(二)(2/2)

    就是崇祯说的那句话“太平本是英雄定,未见英雄享太平”。

    这样一来军队的凝聚力,想来就会空前的高涨。

    李长庚也是有着自己的自负,和崇祯接触的时间越久,自己就越绝望,似乎两人之间,有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一件小小老人和小孩子的事情。

    都能花费大代价弄出两个机构出来。

    虽然皇上看不上那些儒生,也不怎么看那些儒家典籍,可做出来的事情,却是在渐渐的向着儒家的最高境界,大同社会在出发。

    若是那些还在南京的臣子们够聪明的话,应该能够看出皇上的做法。

    或许不是那些人不聪明,也不是那些人看不出来崇祯在做什么。

    而是都想抱着权利,死在棺材里,可不愿意改变现状。

    李长庚心里一阵落寞,想要改变这些人的想法很难,皇上换了两朝的大臣,想来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想着培养下一代。

    比起改变成年人,改变小孩总是最容易也最简单的吧。

    想的越多,李长庚就对皇上越是佩服。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一道小鲜做的不好,还可以重新再做。

    国家要是治理不好,就没有办法重来了。

    崇祯的治国手法,似乎一次次的都踩在最极限的位置,用行话说就是站在大势的最前沿。

    不但能够一览前边的风景,更能够看清前方的对错。

    若不是他不信鬼神,真当是太祖皇帝转世,拿着一个破碗,就能拿到整个江山。

    祭祀之后,流程以及皇上对士兵和京军的看法,就迅速向大明各个角落传播了出去。

    正在修路的刘良佐忽然听到了这个消息,嘴里的苦涩已经快要塞满了,谁能想到,他所面对的饿对手,是这样的一个人。

    而那些跟着他想着从龙之功的士兵们,现在可是把他给恨死了。

    作为大明的士兵,说不定以后也会享受到,被人祭祀的待遇,可现在什么念想都没有了。

    若不是边上刚一直有维护秩序的士兵看着,绝对会让刘良佐埋在路基之下。

    而肥胖的福王,则是已经实现了瘦身。

    一张宽大的皮,挂在身上,干活也很卖力,此时听到崇祯又弄出了一个大新闻,眼中的恨意却是丝毫未减。

    修路这些天,可是把他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的苦,全部吃了一边。

    每当看着发放的食物,馒头加鱼汤。

    对其旁人来说是人间美味,可对他来说,白米饭都是吃一口,倒一碗,实在吃的是没滋没味。

    “好好干活,别偷懒。”

    一声大喝,鞭梢在福王的耳边一响,浑身就是一颤,吃过鞭子打在身上的苦,只能乖乖的听话。

    在这里可没有人拿他当福王来对待,只要偷奸耍滑,鞭子绝对会落下。

    一开始还想仗着自己的身份,横行霸道,可被打过几次之后,立刻就老实多了。

    另一伙人已经嘻嘻哈哈的说笑开了,那些人是朝廷雇佣的百姓,有钱拿,还有饭吃,干的活也轻松多了。

    “我也想做个百姓。”

    被抓来干活的那些福王家丁和士兵们,心里一个个的羡慕道。

    此时生活在雍州和冀州之内的百姓是幸福的。

    而迁移过来的这些百姓,也是来了就不想走了。

    **

    南京

    应天府。

    前几日此地也在组织祭祀。

    文武百官众多,祭祀的祷文又臭又长。

    今日他们也已知道了京师崇祯醉了些什么,除了建立了一个文臣们不太喜欢的英雄殿之外。

    崇祯弄出的慈幼院颇受他们欣赏。

    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他们儒生们的理念。

    “皇上是接受儒家的,可为何要苛刻的对待儒生和那些大臣们呢?”

    阮大铖叹息一声的说道,若不是京师换了两次大臣,而那些大臣们的遭遇并不是很好,他都想要回去做崇祯真正的臣子了。

    “他苛刻的可不是儒生和那些大臣,而是那些贪赃枉法,素位尸餐的人。”

    张慎言忽然插口说道。

    说话的时候,还多打量了一下阮大铖,直到看得阮大铖面红耳赤,不好意思,才转过脑袋。

    “现在整个大明,有那个地方的官员不是贪赃枉法,要是全部都一个个的换了,后来者继续那样做,又怎么办?”

    马士英是知道大明现状的,可他能有什么办法,就连他自身的官位,都是靠着这些人给抬起来了。

    要是他背叛了自己的阶层,不用一日,立刻就能让他名声臭大街,然后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崇祯就不用儒生了,宁肯用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丘八。”

    张慎言,字金铭,号藐山,人称藐山先生。山西泽州阳城人,现任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一品重臣。

    即便是他这样的有学问的人,看待某些问题,也不够深入。

    就是他口中的丘八,现在却是把大明的雍州和冀州治理的还不错。

    “咱们也要开始查贪赃枉法的官员了,若是让皇上亲自查过来,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去修路。”

    说到修路,马士英的眼皮子就是一抖,堂堂读书人,最后惊人要做最下贱的活,简直是斯文扫地。

    “怎么查?谁来查?”

    张慎言转头问道,目光扫视着在坐的诸位大臣,这些人在他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都若无其事的避开了。

    “要是真的要查贪赃枉法,儒家可就完了,不查的话还能苟延残喘几年。”

    他接着说出了一个让人绝望的事情。

    同时心里也在想着,若是崇祯皇帝没有在和么做,或许最后亡的可就是大明了。

    查了亡儒,不查亡国。

    左右的选择,他们这些儒家子弟,当然是要你选择儒家了。

    至于大明,换一个不就成了。

    没见到大宋亡了,换成了元朝,他们还不是一样的在做官?

    只有到了大明,在洪武大帝的手中,才是儒家最绝望,最黑暗的时刻,运气比较好的就是,他们遇到了朱允炆。

    如若不然,哪有现在儒家的盛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