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次渡过汉水
    几天之后,南阳府,唐县。

    这里已经是南阳府与襄阳府交界的前线。

    从此再往南,虽然新野和邓县从行政区划理论上来说,还是属于南阳府,

    但自从崇祯十四年,左良玉获罪于朝廷后。当时的阁老杨嗣昌在死前,用自己最后的权力,设法帮朱树人保住了那两个咽喉军事要地,让新野和邓县处于朱树人的控制之下,以钳制左良玉,令其不得轻易南下骚扰就粮。

    此后三年多,左良玉也没敢来招惹,包括李自成在发动河南战役期间,哪怕暂时深入南阳郡,但也没袭扰到朱树人的地盘,新野似乎一直是北方流窜军队能达到的最前沿了。

    此时此刻,已经在河北山西河南连战连败、兵疲意沮的李自成,也早已抵达了唐县,并且在那儿盘桓许久了。

    面前的新野,就在不到百里之外。但李自成从河洛失守、逃过伏牛山南下之后,就没敢再轻举妄动。

    显然,他最近有些恐惧,迷茫,虽然坚持选择了南下,但更多是走一步看一步,充满了犹豫——后面的清军如果追得急,逼得紧,那李自成就努力一把,奋死往前搏杀求生。

    如果清军调转了矛头,暂时逼得不那么急,他又会懈怠,急于修整,恢复士气,让部队回复一下伤病兵源。

    而最近这十几天,他之所以能安然修整,显然说明背后的阿济格追得并不急切。

    清军不擅长山地作战,阿济格此前就尝试过一次,以几支小股部队从河洛翻越伏牛山,进入南洋盆地。结果被以逸待劳的闯军和左良玉军,分别在太谷关和尹阙关等山区险僻之地击败。

    清军也不是彻底无敌的存在,打仗打多了,总有小败的时候,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嘛。

    不过阿济格的损失也不大,两股人马分别都只战死了数百人至千余人,负伤被俘累计数千人,还大多是汉军旗和仆从军。根本没法对阿济格的六万满蒙大军和配套的汉军旗形成决定性重创,

    只是阿济格自己觉得不划算,觉得先盯着吴三桂彻底全收陕西、并且防止吴三桂占据潼关险要割据,来得更为重要。

    只要潼关在手,阿济格将来想南下就能南下,不急于这一时,相比之下,从河洛到南阳,这之间的山险之地并没有任何一处能够达到潼关这样的重要程度,不用太讲究夺取时机。

    阿济格这一缓手,连带着被追着跑的李自成,随遇而安的惰性又起来了,又开始害怕冒险。

    谁让他这一辈子,就是被形势推着走的呢。没人在后面撵,他自己似乎并不会主动定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活不下去了就多走一步。

    ……

    李自成的犹豫、躺平,让双方都很难受,直到这一天,李自成终于等来了几个好消息。

    他的谋士宋献策,拿着一堆属下打探来的军情,难得带着兴奋的神色,来向他报喜:

    “陛下!果然是天佑我大顺啊!从襄阳的伪明守军那儿打探到机密军情,南京那个懦弱废物的胆小新伪帝,居然因为听说多铎打得比阿济格快、比阿济格顺利,就吓得坐不住了,

    还让史可法在朝堂上公然商讨尽快派兵进攻淮南,夺取淮河防线。史可法这腐儒,还帮着引经据典,说什么守江必守淮,要保住南京,必须把防线推进到淮河。”

    宋献策唾沫横飞地说到这一步时,李自成还没觉得什么,只是冷哼一声:“史可法说得也没错,兵法上来说,不是历朝历代,但凡南北割据,都要守江必守淮么?”

    宋献策连忙补充:“陛下稍安勿躁,臣还没说完呢——但这懦弱皇帝,居然还不相信史可法能调集的江淮本地兵马,非要他那个女婿朱树人,把湖广军调去打主力。听说朱树人也被逼在朝议上表态了,肯调度十万人马援南京,但又有一些东林其他派系的文官,担心什么外兵进京,私下里下绊子嚼舌头乱得不可开交。”

    李自成听到这一步,才眉头骤然皱紧:“朱树人还在南京?确信么?”

    宋献策连忙解释,说这是几个投降了大顺的原北京文官、在南京六部有亲戚故旧,通过这些关系塞钱内应打探来的。

    考虑到明朝的朝廷被情报渗透向来是基本操作,人人都在找下家,李自成听了情报来源后很快就不怀疑了。

    不得不说,反渗透工作做得稀烂,有些时候反而是有好处的,当大明朝廷想散布假消息时,也是散布得非常高效。

    李自成见情报来源可靠,终于不再躺平,被振奋起了捞一票的激情,他来回踱步,暴躁地独自在脑内决策,不一会儿一咬牙:

    “朱树人兵强马壮,本就不算太好对付,也就比鞑子稍弱一些罢了。朕率军至此,也不过是别无选择,既然眼下襄阳一线空虚,朱树人兵马被抽调去进攻淮南,错过了就再无机会了。

    传朕旨意,全军拿出最后的酒肉,今日大犒三军,明日轻装急进,先攻新野,再顺白河而下,一路直取襄阳!再通知左良玉,他愿跟去,朕自会分一部分天下给他!将来朕入川了,把湖广留给他都成!若是不肯,将来别后悔!他就留在这儿等阿济格收拾吧!”

    而此时此刻在场的,除了宋献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文官,丞相牛金星。宋献策来之前,他就在对李自成奏对日常政务。

    牛金星性情相对沉稳,也不擅奇谋,听了这么草率的决策,仅仅因为宋献策一言、带来的一条情报,就直接带着十几万人杀上去,他实在是觉得有些荒谬。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