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54章 跟全球首富打交道就是爽快(2/2)
    而且这种船队的船,往往还很小,不是远途的江船,只因流出英山的小河普遍水浅湍急,大船无法通过。所以符合这些特征的,你就一律拦下,先拦三个月,把蔺养成饿穷饿死,我才好施展迫降。事成之后,你少不得也能升一府同知,将来再凑点功劳,甚至能升知府。

    我也不瞒你,这个功劳我准备大用,一鱼多吃,分润着让黄州这边的张同知升知府,让安庆那边的方同知也升知府。他们分别会有陆上围堵追击、和最终劝降收编之功。

    不过蔺养成毕竟不是什么大鱼,这点功劳要出两个知府一个同知,甚至三个知府,着实有点不够。

    好在杨阁老如今已对我感恩有加,京城那边陈新甲陈尚书也是杨阁老的门生故吏,还承我的情。这事儿如果法外多使点银子,还是有可能的……”

    沈树人最近也是手头紧,贴钱做官外加在地方上搞建设,后续还要搞工业、军工,银子确实有点紧缺了。

    家里倒是来信,说这几个月又有新的生意大笔进项,但前期投资也比较大,总要过年之后才能见到大笔真金白银流入。

    所以一些账目不清晰的灰色支出,沈树人还是希望多借用一点外部资源的。

    说白了,就是给别的朝臣送钱托关系,最好能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自己再夹带一点私货。

    郑成功虽然年少,还没怎么被社会污染,但郑家从崇祯二年、被熊文灿招抚开始,就每年往京城大笔送银子打点,郑成功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下他也很上道,居然轻车熟路地说:“我听说,八品小官都要五千两起,实权知县几万两,知府怕是十几万两起步了吧,还得有由头。

    咱这次算是因功升迁,张大哥算十万,方兄也算十万,这两笔钱我来给,二十万两,能把事情都办了么?”

    沈树人松了口气,脸色也是好看了不少,跟郑成功说话的表情语气,也跟与自己亲弟弟一样热络:

    “够了够了,你还太年轻,这次只能先给你往同知上操作。如果有机会,把你也推到知府上,那就再加十万两。

    将来再有别的功劳,等我自己当上巡抚,甚至总督,少不了帮你运作一个兵备。咱是患难之交、贫贱之交,有为兄的前途,自然少不了你。”

    郑成功也不含糊,已经开始直接问操作方式了:“银子要送到武昌这边来么?”

    沈树人一愣,没想到对方都直接到这份上了,不愧是年入一千多万两的大明首富家族,二十万两扔出去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不用,送五万两到南京那边,史可法身边和南京兵部那些计功的也要打点一下。另外,听说杨阁老重病之后,陛下已经下令召周延儒起复,估计年底就要进京了。咱趁他从南京北上时,也先打点一下。

    剩下十五万两的大头,放到京城就好,直接给陈尚书——升迁虽然是吏部管的,但咱这也算因军功升迁,需要兵部先核定功绩,就让陈新甲一并帮我们操作好了。”

    沈树人对朝中顶层大佬的人事变动消息,也是非常灵通的,所以很清楚要拜哪些码头。

    历史上,杨嗣昌是崇祯十四年三月死的,周延儒是四月被崇祯下诏起复的,拖到九月才进京。

    现在杨嗣昌那边六月份才出事,所以皇帝召周延儒起复也拖后了三个月,估计总要过了明年正月,才会到京了。

    周延儒这人,也算是崇祯朝的一个传奇了,两度出任首辅,中间被温体仁攻讦去职六年,最后温体仁死了他还能回来。

    因为周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士,所以他赋闲这几年,就是回常州老家或是南京住的,如今受召,也要从南京北上。

    沈树人还想着,过年的时候如果他要回南京活动,可以拜一拜码头,也多结交一点京中的势力。

    如今他已有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户部尚书蒋德璟两大外援,如果再跟即将当首辅、吏部尚书的周延儒搞好关系,崇祯最后两年也能多捞点朝廷资源。

    郑成功一听沈大哥有能耐在南京招待周延儒,就更舍得花钱了,直接说不管他的知府能不能下来,都再追加十万两。

    “……那这事儿就说定了,不管小弟何年能升迁,反正银子先给了,这三十万两大哥你先花着,南北两京我各让人备十五万两。

    咱也不说见外的话了,花钱办事儿确实不怎么光彩。但值此乱世,大哥与我都是做正事的人,有了权位才好名正言顺为国出力,这也都是为了天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