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男保姆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0188章 太子李忠的狗(2/2)
    “什么话,说吧。”

    “他说‘稍安勿躁,静观其变’,‘秋后的蚂蚱炸着最好吃’。”

    武媚儿听闻此后,举起瓷杯的手骤然停住了。愣了半日,她继续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没有了,只是这两句话,他还让我反复说了几十遍,务必要一字不差地禀告给娘娘。”

    想想倪土是神仙高师的徒弟,再看看他飞黄腾达地不要脸的样子,武媚儿点了点头,心中那块让自己异常难受的巨石终于轰然落地了。

    打发走了李十三,武媚儿从琳琅满目的旗袍里选了一个较为宽松点儿的旗袍。

    旗袍,穿在身上,很是彰显修长而有韵味的身材。

    只是自己的肚腩有些隆起。

    那里面可是有一个皇子呢。

    “母凭子贵。孩儿啊,只要你顺利诞下来,阿母就靠你飞黄腾达了。”

    长安街道上,一辆豪华马车浩浩荡荡行驶着,那些仆人们不时将占道还是没占道的摊子踢得到处乱飞。

    有人咒骂一声,便会换来鞭子抽打声和更厉害的咒骂声。

    骂声太厉害了,轿子里面的李忠就会大怒:“放我的大黑咬死他!”

    一条硕大体格的黑色犬,样貌如狮子,又如狼,若是被后世人见了,一定会惊呼一声:“好霸气威猛的狼狮唐犬!”

    叙及唐犬,乃外来舶来品。

    开放一切,包容一切的大唐,盛极一时。

    自然,吃饱了闲着没事儿的人自然开始盘完起一切万物。

    这其中,狗猫便是最受欢迎的。而狗与猫皮尅,狗狗获胜了。

    把狗狗作为主要家宠的养宠文化,是大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养宠文化兴盛,和频繁的对外往来分不开:鹰犬之贡,远及四夷。

    大唐虽然版图不是最大的,但是散发出的那种自信,却是最耀眼的。

    大唐是唯一没有修建长城的大一统王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称为天可汗,是真真正正的四海臣服。

    文化总是跟世事分不开的,唐朝的经济繁荣,对外国人接纳程度也非常高。对外来者持接纳包容的态度,这样就促使了外国商人在唐朝行商。

    许多西域商人直接在长安与洛阳,甚至大小城市开设商铺,出售国外的香料、珠宝等稀奇的东西,同时带回去中国的茶叶、陶瓷等。

    自信的、精神焕发的唐朝人,和周边各国的人们交流沟通着,乐得把自己值得骄傲的茶叶、陶瓷、丝织品等等一一介绍给外国人,并对这些语言奇怪、穿着奇怪、饮食奇怪的外国人抱着探索的兴趣。

    喜欢外国的东西就买,反正我们有钱,外国喜欢我们的东西,好,给你,反正我们多得是。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外的东西源源不断的到唐朝来,经过唐朝子民的去粗存精,留下符合自己审美和观念的东西。

    宠物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

    附属国的进贡中,除了珠宝美女外,还有以孔雀、鹦鹉这样的飞禽为主的贺礼。一些稀奇的鸟类是由国外进贡,比如林邑国的五色鹦鹉、吐火罗的鸵鸟、南天竺的问日鸟等。但是国外进贡的最多的还是大象、犀牛、羚羊这样的走兽。

    为了饲养这些外来的珍禽异兽,大唐直接设立专门饲养宠物的五坊: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后来又设立了典厩署、太仆寺、杖内六闲等等机构,饲养和管理宠物。

    在唐朝人眼中,大到老虎大象,小到蟋蟀游鱼,万物皆可玩。

    比较起娇贵的大象狮子老虎等物,民间的宠物自然就没有宫里的那么霸气,那么稀奇。当时民间的宠物主要还是猫狗鸟雀,靠自己野外捕捉或者相互赠送。当时已经出现了宠物市场,有诗云:“东家小女不惜钱,买得鹦鹉独自怜。”

    连宠物市场都出现了,可见当时唐朝人养宠物,可谓是流行了。

    聪明的大唐人经过多次上手盘,觉得还是狗狗作为宠物最能符合自身的尊贵气度。

    于是乎,附属国为了迎合大唐人的爱好,便以进贡名犬为主了。

    最后贵族们,尤其是贵妇们欢迎的是康国猧子,来到大唐后叫作拂菻犬。面部尖削,黑白相间的卷毛小狗。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描绘了两位宫廷贵妇逗狗的画面,这狗就是拂菻狗。这拂菻犬经过数百年的杂交演化,就是后世的京巴犬。

    小巧憨厚的拂菻狗怎能先是纨绔子弟的威武呢,于是便有了别样的凶悍犬。

    不同于大唐人日常打猎所携带的尖嘴、细腰、长腿的细犬,唐犬则以身材魁梧,样貌凶狠为主。

    李忠已经私下拜了王皇后为阿母,只等官宣和举办仪式了。

    但后续手续又算的了什么,李忠早已迫不及待地享受太子的威望了。

    车驾、美女、食宿等规格统统提上来。

    今日之游行便是向世人彰显一切。

    没想到长安人这么不知趣,见到他这位未来的太子,竟然连点儿畏惧感都没有。

    “好啊,那就让我的阿黑咬死他们!”

    随着轿子外面传来狗的狂吠声,以及那被咬之人的惨叫声,李忠还是享受地哈哈大笑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