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天作之合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164章 侥幸心理(2/2)

    戈柔就是这么小心眼。

    这么多年还没贪够,没让他们吐出来,为的是局势,可不是真的顾及他们。

    如此一来,接下来那些小杂碎,解决一部分,安抚一部分,盐政的烂摊子也就解决的差不多了。

    之所以说差不了,那是因为还没有从根子上解决。

    回京后,她打算开始办报纸。

    其实大清有类似于报纸一样的东西,这些只对各地衙门开放,上面的东西也不多。

    戈柔要办一份官报,一份能让全天下百姓都能看到的报纸。

    报纸暂时分三大块。

    一块用来写朝廷的最新政策,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朝廷下达的政令,为何要这么做,不这么做百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当地衙门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另一块用来定一些必需品的物价的。

    米面油小麦盐布料棉花……这些必需品的定价要求。

    最后一块,一分为二,用来公布一下朝廷处罚那些违背政令的官员事迹,当然了,同时也用来赞扬那些落实朝廷政令的官员。

    也就是个批评栏和表扬栏。

    对象是大清这些当官的罢了。

    另外她还打算组建新部门——编辑部。

    这名字对现代来极为好懂,编辑部总部设在京城,主要负责报纸的内容,排版,发行。

    各省的府,州,县,镇,大量招收童生秀才做地方编辑员,负责这些报纸能够清楚的被那些不识字的百姓知道。

    ……

    当然了,这些还不够。

    还需要一个监察部门,专门负责监察,防止有人勾结狼狈为奸,毕竟普通百姓不识字。

    编辑部在各地方招收打量的人手,更多只是过渡。

    随着蒸汽火车数量一多,日后交通方便,戈柔下一步还要实施三年义务教育计划。

    五年减免教育计划。

    家有女孩读书一人,可减免一男孩一半的读书费用计划。

    一家人必须要一人有三年学龄计划。

    ……计划还有很多。

    她的目的在于在未来的二十年内,让新一代孩子实现认字。

    这样日后报纸也就不用在用地方编辑部来推行了。

    百姓自己也就能看了。

    ……

    以上都是戈柔的设想,想要进一步去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今,只能一步步来。

    戈柔雷厉风行的解决了江南的事,康熙此时已经去了别处,毕竟一个皇帝,总不能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太久,要不然官员也慌。

    戈柔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康熙已经带着人先一步离开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