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天作之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86章 丰收
    康熙三十六年,戈柔跟胤禛的儿子弘昭周岁生辰过去没多久,宫里的德妃便悄没声息的去了。

    与此同时,朝堂后宫的格局跟去年已然变了一个模样。

    这个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可也显而易见,也人怀疑什么。

    德妃去世那天晚上,哄睡了儿子,戈柔道:“这算不算报仇了?”

    胤禛道:“不要多想,睡吧!”

    德妃去世,胤禛心里已经毫无波澜了,往事随风,还要继续往前看。

    “好”

    没人把德妃去世的消息跟弘昭联系到一起,德妃身子不好,早就传出来了。

    又过了两个月,戈柔去找了康熙一趟。

    康熙听完戈柔一番陈述,眼睛瞪得老大了,人都站起来了:“你了说的可都是真的?!”

    “儿臣句句属实,如今那些庄稼还在地里呢!若是皇阿玛不信,可亲自去瞧瞧。”

    戈柔原本没打算那么快弄出高产作物的,可是这一两年发生的事情有点多,太子跟大阿哥之间比起上辈子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水火不容了。

    太子上辈子这个时候还算理智,可是如今呢!

    太子已然变了。

    变得开始喜怒不定。

    在康熙心目中,太子身上渐渐没了继承人的品质,他依旧最疼太子这个儿子,可心中也开始把目光投向别的儿子。

    这跟上辈子用大阿哥,八阿哥给太子做磨刀石不同,康熙是真的开始物色新的继承人选。

    对此,太子作为当事人,最是清楚不过,他无力改变,倒是越发沉浸在酒色之中。

    这番作态,又是让康熙一阵摇头失望。

    康熙的心思,不是没人揣测,索额图和明珠到底在朝堂多年,面对这个局面,也都适可而止的停止了你死我活的敌对状态,朝堂上难得的一片平静。

    康熙这才松了口气,随后就听到了戈柔说的高产作物一事。

    对戈柔,康熙知道她不喜说大话,便明白,估计是真的。

    怀着激动,康熙又跟着戈柔去了一趟庄子。

    还是上次戈柔带康熙来的那个庄子,此时,庄子上一片丰收景象。

    来了后,康熙水都顾不得喝一口,便开始下了田。

    康熙亲自盯着,最后忍不住下了田。

    傍晚十分,天色微黄,总共收获了五亩地的水稻。

    经过一番称量,这五亩地的亩产都能够达到十石。

    即便是江南的良田也不过是亩产五石左右,这还是在丰收的季节才会有的。

    可以说,亩产量翻倍。

    按着现代的度量法来算,十石谷,脱壳成米也有八九百斤,要知道,清朝水稻平均产量也就三百斤左右。

    这可是翻了近三翻。

    自古以来,粮食产量就是衡量一个朝代是否繁荣昌盛的标准之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