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深前世,很多中资都在欧洲收购足球俱乐部,但绝大多数到最后都是灰熘熘的惨败收场,亏本是亏得一塌湖涂。
作为球迷,高深的第一反应是,这群有钱人真的就是人傻钱多的肥羊。
这么说固然没有错,但随之而来的就有一个问题,人家都是怎么宰的呢?
宰肥羊的手法又是什么?
这些有钱人每一个都是人精,全都是玩钱的高手,为什么会踩坑?
总不至于说,他们在国内混得精明,出了国就变傻了吧?
也不可能说,他们投那么多钱,事先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吧?
至于说转移资产什么的,高深不敢说没有,但至少在明面上,他们确实亏得一塌湖涂。
例如灯笼裤西布罗姆维奇。
在中资收购之前,这家英超球队已经连续三个赛季盈利,而且排名也还算稳定,保级没有问题,再结合收购价,这怎么看也是一笔优质投资。
但被中资收购后没多久,灯笼裤就降级了。
钱投了不少,球队反而降级了,这说不通啊。
答桉就在管理层面。
根据后来的报道,收购灯笼裤之后,中资本着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办的原则,充分放权给职业经理人,结果高层内部争权,经理人擅自炒掉了功勋主帅,球队成绩发生了动荡。
再加上后来匆忙任命的经理人所托非人,最终导致了灯笼裤降级。
经常听到一句批评:外行领导内行。
但从这件事情上看,专业的人未必就能干好专业的事。
实事求是,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这才是硬道理。
……
除了灯笼裤西布罗姆维奇外,还有一家值得一说的中资球队,就是南安普敦。
这明显就是玩得更加高明的资本运作了。
在中资收购之前和之后,圣徒基本是采取两种不同的战略思路。
收购之前,南安普敦采取的就是低买高卖,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清晰,整个管理层也都是围绕着这个定位来展开工作,球队打出成绩,球员打出身价,该卖的时候,所有人都可以卖。
高价卖了之后,再去用低廉的价格引进其他物美价廉的球员。
这套模式在中资收购之前的那几年,走得非常顺畅。
所有人都会发现,中轴线、核心球员、得分王……但凡能够卖出高价的,南安普敦一个都不留,全都给卖,不仅如此,主教练也是该换就换,从波切蒂诺到罗纳德·科曼,圣徒不仅卖球员,还换帅,所有大坑都踩,基本都没啥影响。
可偏偏在球队被中资收购之后,成绩突然就一落千丈,从原本中上游一下子跌到了保级。
仔细再去看,就会发现,中资接手之后的几年,圣徒基本都在砸钱,没卖什么人。
这就是俱乐部经营战略的问题。
具体是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但中资收购后,南安普敦这种非常明显的区别,肯定不是偶然,而是俱乐部经营和管理层对球队在联赛里的定位出现了问题。
综合下来就不难发现,其实中资也好,其他外资也罢,但凡是收购欧洲的球队,都不可避免会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定位!
职业联赛就像是一座金字塔,每一支球队都应该在这座金字塔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看是要站在哪一个台阶。
在哪一个台阶就干哪一个台阶该干的事情,这就叫专业!
找准定位之后,就要打造运转顺畅的管理体系。
球队只是走在前面的,真正让整支球队发挥出竞争力的,永远不仅是冲在最前面的球员,而是背后的整个庞大的管理体系。
只有把这一套体系运转流畅了,那球队在前面也就能够攻城拔寨。
就好像中资收购之前的南安普敦,怎么玩怎么有。
卖核心球员,换功勋主帅,这些原本一个个的大坑,现在非但没有影响到球队的成绩,反而蒸蒸日上,一步一个台阶地往前走。
为什么?
因为整个俱乐部的管理体系运转很顺畅。
卖了球员?没事,球探能够找到合适的物美价廉的球员来顶替。
换了主教练?问题不大,技术总监马上就能给你联系到一个合适的主教练来顶岗。
具体到联赛里,咱们态度务实,定位清晰,对敌我双方的实力都有明显的认知,遇到实力弱的,我直接高举攻势足球,干你丫的;碰到实力强的,没辙,该认孙子就得认,防守反击不丢人。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最基本的,这个道理好像人人都懂。
但实际上,不管是具体到个人,还是到一家机构,或者是一家企业,这种对自我清醒的认识,对自我清晰的定位,是极其稀缺的能力。
放眼欧洲足坛,有这份认识的球队有几支?
哪怕是像尤文图斯这种,都会在苦苦熬了几年后,忍不住想要嚣张一把,结果就把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当都给折进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