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吃这一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45章 如何收场(2/2)
    “此事还是呈请皇上示下再说吧,若是咱们做主,不合皇上心意,未免又是一场尴尬。”

    “唉,也只好如此了。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京卫武学,竟然如此被动。”

    谢迁叹道。

    “谢阁老,我不是自贬,这事儿咱们也确实理亏。京卫武学败坏如此,换了咱们是皇上,也会大发雷霆。”

    刘健看看李东阳,想要反驳,终究没说出口。他虽然觉得小皇帝有些小题大做,但也挑不出皇帝的毛病,只能自认倒霉。

    “兵部变动,需要有人补缺,谁人补缺,议一议吧。”

    兵部这一次,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官场地震,刘大夏等人自然是输家,但是对于刘健、李东阳、谢迁几人来说,却未必如此。

    他们可以趁机举荐自己的人,壮大自己的实力。

    几个人很快拿出了方案,推举阎仲宇出任兵部尚书,高维为兵部右侍郎,准备票拟。

    几个人正议论间,中书舍人章立本进来。

    “启禀几位阁老,司礼监送来皇上的手诏,请阁老过目。”

    刘健接过来一看,心里吃惊,不过没说什么,递给了李东阳。

    李东阳看了,也是同样的心情,默默递给了谢迁。

    手诏书的内容,是关于平倭人选的。

    王守仁为平倭使,加左佥都御史。陈达为平倭将军,调北方水师南下,还有迁王华为南京兵部尚书等内容。

    谢迁终于沉不住气。

    “这个王王守仁,我倒是有所耳闻,据说从小立志做圣贤,有些才华。不过,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如何能够担此大任?”

    “江南人才济济,那些人会听他调遣么?皇上如此安排,是不是有些儿戏?”

    “王华迁南都兵部尚书,显然是为了策应王守仁。但闽浙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豪强遍地,便是王华去了,究竟有何助益,也尚未可知。”

    刘健冷笑几声。

    “谢阁老,皇上已经下了手诏,你以为还会听我们的么?便是我们劝谏会有用处么?”

    “刘阁老之意,就是遵从皇上的旨意?”

    这么大的事情,都不跟我等商议一下,自己就决定了。

    这是平倭啊,不是京卫武学,也不是京营和禁苑练兵习武,怎么能够如此草率,就决定下来。

    一个六品主事主持两省平倭大计,简直……,唉!

    “不遵从,还能怎么样呢?这几天的事情,你还没看明白么?便是我等劝谏,皇上会听么?没准还成了骗廷杖呢。”

    刘健其实对朱厚照此番安排非常不满,甚至断定,这次平倭根本不可能成功。

    现在他也乐见皇上自己全权主持平倭大计,因为这样一来,平倭失败,就都是皇上的责任,跟内阁无关。

    小皇帝越来越不把内阁放在眼里,吃点儿苦头,有个教训,也未必是坏事。

    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小皇帝才会明白,治国离不开自己这些人。

    “唉,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这文华殿怕是就要变成通政司,咱们几个也变成个书吏喽。”

    通政司,是接收、转达、保管奏章,文书的官署,自己没有多少实权,是个服务性机构。

    谢迁的话,就是感叹内阁的权力被朱厚照侵蚀,担心自己这些人只能当个没有实权的牌位。

    “别发牢骚了,就按照皇上的旨意拟旨吧,那个王守仁想要什么人,就都给他。”

    在调人这个问题上,三个大学士倒是不太在意。

    王守仁虽然加了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但他终究只是个正六品的主事而已。

    品级高的,不愿意屈居人下供他驱使。品级低的,能力有限,对王守仁帮助不大。

    虽然谁都没有说出来,但是三人已经有了共识:这次平倭,将会象以前一样,不了了之,最后落得个一地鸡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