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807章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2/2)
    丁毅道:“让素月去找曾柔,朕有一副世界地图,挂到这里来。”

    “奴婢遵命。”钟显转身出去,和门口的素月低声说了几句。

    钟显回来的同时,有几个小太监也进来了,都抱着大量的奏章,一叠叠堆到御案上,向丁毅躬礼后再退出去。

    丁毅也没办法,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东西,无奈的坐到椅子上,心里想着,“亲生的,这是亲生的大乾皇朝,你不看,谁看?”

    丁毅拿起奏章,开始翻看。

    以前没当皇帝,下面一大半奏章是劝进,现在当了皇帝,一大半是拍马屁,请安。

    他翻了十几本,皆是如此,有点烦燥。

    “砰”丁毅突然拍了下桌子。

    钟显一惊,紧张的看向他。

    “下旨,召张忻、王铎、马士英---觐见。”一口气报了很多人名字。

    然后又道:“传旨张缙彦,任命路超为锦衣卫指挥使。”

    “杨永为北镇抚使,袁贵为南镇抚使。”

    “曾默为羽林左卫指挥使,钟延柱为羽林右卫指挥使。”

    明朝皇帝原本有亲军二十六卫,后来随着文官的崛起,只有锦衣卫才属于皇帝,其余二十五卫都归兵部辖制。

    丁毅进京后,让陈阳领两万兵马为京营,负责京城防护。

    接着从中分出六千兵马为皇帝亲军,驻守皇城。

    这六千兵马,被丁毅分为羽林左卫和右卫,其余的二十多卫,全部裁解。

    曾默是曾柔的弟弟,之前一直是丁毅的亲兵将领,去年开始下放带部队,跟着袁有才东征西讨,钟延柱为钟镇奴的儿子,当年跟着丁毅从徐大堡跑出来时,也才几岁,现在已经二十岁,也一直在军中当军官。

    钟显听到后愣了下,他虽然才十几岁,但在皇宫已经呆了有三四年。

    他小心翼翼弯腰道:“皇爷,任命侍卫亲军指使挥等,奴婢传口喻是不好办的,须得皇爷亲笔圣旨,或翰林院官员写圣旨再用玺才行。”

    丁毅没办法,叫他笔墨侍候,然后亲手写圣旨。

    好在丁毅前世的钢笔字也不差,倒也没出洋相,虽然比起大明的文官才子们差远了,总能看看。

    而且丁毅是武将出身,所以他写完圣旨时,钟显在边上脸露惊讶,大概也没想到武将出身的丁毅,居然能写成这样。

    钟显拿着圣旨出去后,又过了好一会,率先到的是阮文龙,然后是张经、钟镇如、杜如海、陈有富、李忠义,魏继业,姚新汉等。

    这些大都是丁毅从徐大堡带出来的老兄弟,也有原东江镇的,很多人都是在济州和大员为丁毅辛苦了十几年。

    像大员的姚新汉上个月刚刚从大员被召回。

    这些人在京城都被丁毅分配了房子,距离皇宫也挺近,而且他们旅顺的作风向来比较快,所以来的最早。

    没一会,尚可喜、严雄也到了。

    又过了一会,礼部尚书王铎、兵部尚书张缙彦、吏部尚书张忻、户部尚书吕大器,刑部尚书马士英,工部尚书宋应星,左都御史张慎言等内阁诸臣一块到了这里。

    几人一进来,看到里面这么多人,也愣了愣。

    不过他们很快反应过来,这些都是丁毅的心腹文武,马上纷纷堆起笑容。

    丁毅给他们相互介绍了下,又赐了座,大伙分两边坐好。

    东暖阁也不是很大,这么多人都有椅子坐下,顿时就有点挤。

    接着有小太监进来,为大家端上茶杯,泡了好茶。

    热腾腾的茶水一浇,房间里的气氛好像也上升了不少,丁毅人是习惯了,王铎这些大臣都是少见。

    以前在崇祯面前,那有机会坐着,更别说坐着喝茶了。

    众臣相互对视一眼,都感觉丁毅比崇祯强了一千倍。

    “今天好多统兵大将不在,但能召集的,朕尽量召集了过来。”

    丁毅第一句话的意思也很明显,他部下很多统兵大将没召过来。

    像尚可喜和严雄,一个代表东江镇,一个代表徐大堡,也算是两地的代表。

    这两人也是到现在为止,没被丁毅派出去为总兵的。

    众文武都不说话,凝神细听。

    马士英更是一脸虔诚的表情,好像听的很认真。

    “大乾新立,天下待定,咱们也要好好合计合计,如何治理天下。”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自古以来,帝王数以千计,但能称得上明君,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和群臣们善始善终的又有几个?”

    这下无论是东江镇的还是徐大堡的还是内阁大明原诸臣,都是脸色微变。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历史的名言瞬息在他们脑海里开始盘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