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四百一十章:一徐等于1500万。
    “是是是,这一次的确是我们的不对,我们在一开始选择跟徐导合作的时候就不应该怀疑徐导的。”

    “哪里哪里,你们作为甲方,有质疑是应该的。”

    “那不知道徐文导演什么时候用空啊,我们公司总监过段时间会来江浙,到时候想要请徐导吃饭。”

    “目前我还没办法确定呢, 徐老师也是很忙的,这几天有很多家公司都想要找我们聊合作,可能不一定有空的。”

    “没关系没关系的,我们等徐导有空了,再说都是可以的。”

    ......

    挂断电话,张敏下意识的“切”了一声。

    从前的你对我爱答不理, 今天的我让你高攀不起。

    《河西走廊》在内地的走红,让香江实业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虽然张敏话里话外都在讽刺。

    但是香江实业显然要比张敏想象的脸皮要厚的多。

    做生意的人, 就是拿得起也放得下。

    不管张敏怎么说, 他们都是笑着表示是自己没眼光,您说什么都是对的。

    搞得张敏都不好意思一直讽刺了。

    接下来的几天,香江实业雷打不动,每天一通电话的打过来。

    目的只有一个。

    想要约徐文吃饭!

    吃饭的目的也只有一个!

    他们下半年还有一场投资,想要跟徐文合作。

    哪怕张敏今天明确的表示徐文没有时间。

    第二天他们还是忘记了前天说的话一样,再一次的打电话过来。

    这反倒是让张敏有些佩服起他们这样锲而不舍的态度了。

    “不得不说啊,你说他们能够做成这么大的产业,跟他们这种能屈能伸的性格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张敏坐在徐文的办公室里面。

    啧啧的诉说着这几天自己的所见所闻。

    人都是要面子。

    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张敏已经做好了不合作的打算了,所以说的话都是很不客气的。

    倒是香江那边表现的十分诚恳。

    徐文笑了笑。

    “这不叫能屈能伸,这叫逼不得已,他们有求于我们自然是我们说什么,他们就受着什么。”

    “话是这么说,可是我才不会这么惯着他们,他们在打电话的时候表面想要下一次的合作, 我虽然没有回绝,但是我吊着他们了,我说的是考虑考虑。”

    张敏洋洋得意的说道。

    徐文有些意外的看了张敏一眼。

    “我记得当初香江找过来合作的时候,你可是很开心的就答应了下来啊。”

    “今日不同往日,他们之前这么不相信我们,我们那边还给好脸色啊,本来这段时间找过来的就不止他们这一家公司。”

    张敏切了一声。

    《河西走廊》的成功,让众多公司都看到了纪录片在文娱项目这一块的动力。

    香江实业公司的成功也让他们感到嫉妒。

    面对这样一个火热的现象,很多人都想要来分一杯羹。

    所以这一段时间有不少的公司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大部分都是,自家公司有产业布局,想要请徐文拍摄一部纪录片宣传一下。

    其中不乏一些大公司和大品牌。

    但是经历过了香江实业的合作,张敏倒也没有跟以前一样对每一个找上门的项目都接纳。

    这中间增加了许多的考察过程。

    她也不想发生跟香江实业一样的情况了。

    当然中间也有不少的大款,的确是令张敏很心动的。

    那价格报出来,让张敏都以为他们家的钱是捡来的。

    一部纪录片给出的价格,堪比爽子拍几部电影了。

    更有一个江浙地区的土豪,直接开价1500万,想要徐文给他女儿结婚拍摄一部和婚礼相关的纪录片。

    一场婚礼从筹备开始到结束,哪怕是时间花的久了点,也不过半个月的时间而已。

    只要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有1500万到手。

    这赚钱速度, 令人瞠目结舌。

    营销号们也是直接用“一徐”代1500万!

    虽然张敏恨不得把所有的合作揽入门下,但她还是勉强抵御住了金钱攻势。

    等待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谈合作的事情。

    香江实业的事情, 的确是给她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现在说的好听, 保不齐到时候就变着花样来折磨你。

    当然那个婚礼的事情,张敏还是很有意向的。

    这年头,不用交份子钱而且还有钱拿的婚礼真的不多了。

    因为张敏对于所有找上门的品牌都是采取的一个软合作的态度。

    导致现在在外界传出,想要找徐文合作没有准备一两个亿基本上是不可能。

    虽然这是夸张的传闻。

    但是确实有些公司为了能够成功的跟徐文合作,也准备了这么多的钱。

    这也让圈内不少导演在知道这些消息之后,对徐文的羡慕嫉妒更上一层楼。

    现在影视行业的大环境都不太好。

    曾经信手拈来的投资也变得艰难。

    哪怕是有过知名作品的导演,想要拉到投资也无比困难。

    更有些知名演员在围脖上喊话自己已经半年没工作。

    在整个行业都不好的情况下。

    徐文这里的投资是别人送上门来都不一定收。

    别人求爷爷告奶奶,你这里坐着收钱。

    这么一对比下来简直是气煞旁人。

    为什么我申请1500快的差旅费都不容易,你放着1500万都不要呢?

    我们身处的难道不是同一个星球吗?

    有导演针对这一现象总结出了规律。

    “不是大环境变差了,而是要分人!顶级的人才从来都是不缺投资的,你看徐文从出道到现在,有因为过投资而烦恼的吗?在别的公司停摆的时候,只有徐文的公司一直都有项目在开工。”

    这位导演也没有说错。

    这几年开工的剧组相比往年直接缩水一大半。

    很多影视公司都是挂个空壳,但是已经好久没有项目启动了。

    但是徐文这里似乎就没有影视寒冬这一个说法。

    项目是一个接着一个,投资人是割了一茬又生长出来一茬。

    似乎是为了印证这个导演的话,就在《河西走廊》首集播完后没几天。

    徐文的知足常乐公司就在围脖上宣布开启项目《人生一串》第三季!

    这让很多待业在家的导演怒摔手机。

    你们公司到底是有多少东西拍啊!

    怎么是钱赚的太少了吗!

    紧接着看到知足常乐公司为了公司发展,而要招聘人才的消息时。

    这些导演又忙不迭地的把手机捡回来,慎重把招牌页面截图保存,准备去制作简历去了。

    作为经典IP,《人生一串》第三季一直不缺赞助的。

    在项目启动之前,就有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常驻品牌继续赞助。

    同时还有不少别的品牌,想要高价买一个赞助的位置。

    等到一些后知后觉的公司看到项目启动的消息,前来询问赞助的事情时。

    得到的都是统一的答复。

    “不好意思,赞助名额已经满了,谢谢您的关注。”

    这些品牌也是一脸懵逼。

    投资了这么多档节目,头一回看到赞助名额还能有满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