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国很核理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百五十六章 关羽教子(2/2)
    倒是旁边的魏延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义父,您欲收编这些敌军俘虏?”

    “有何不可?”

    魏延面带难色道:“这些俘虏若尽数收编,只怕有万人之巨,咱们军中的粮草……”

    闻听此言,关羽捋着胡须的手顿时僵住了。

    任凭他关云长再怎么英雄盖世,也变不出粮食来。

    没有充足的粮食,拿什么将这些士卒收归己用?

    归而复叛,也只是迟早的事。

    关羽沉思片刻后,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却忽然开口向魏延问道:“文长,若以你之见,这万余名俘虏如何处置为妥?”

    “这……”

    关羽向来治军甚严,魏延万没想到这种关键的问题居然会询问自己的意见,当下愣了一愣。

    “不必讳言,有话直说。”关羽开口道。

    魏延苦思一阵后,才抱拳道:“义父,孩儿以为若要处置这些降卒,只有三个办法。

    其一,将其收编后充作前军,正好咱们要进军兖州,每拿下一座城池便就食于民,如此可保军中粮草充足。

    其二,便是将其遣散各自归家,只能难免不会再次为敌所用。

    其三……”

    魏延说到这里时,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道:“就地斩杀,以绝后患!”

    听完魏延的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时,关羽目光中闪过一丝异样,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也有抑制不住的倾向,不停的在颤抖。

    此子虽有天分,但胸中却无仁义,日后恐怕会误入歧途,要不……

    此时,关羽忽然想起林朝将魏延交给自己时说过的话:此子天资非凡,烦云长言传身教,日后必有一番成就。

    也罢,全当他年少不懂事,且宽恕他这一次吧。

    关羽心中所想,魏延当然不清楚,只是关羽的目光他却看得明白,那是一种不屑与轻蔑,甚至隐隐有几分不喜。

    “义父,孩儿说错了吗?”

    魏延额头冒出冷汗,弱弱開口問道。

    “你没錯,某估计当世大多数人,也都是此等做法……”

    关羽缓缓摇了摇头,而后用锐利的目光凝视着魏延,满脸严肃道:“但你记住,身为某之义子,我徐州将领,以后这种话切不可再说,连念头都不准再有!

    如若再犯,某亲自送你上路!”

    这话就有点重了,吓得魏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关羽望着吓得浑身冷汗的魏延,眼中终究闪过一絲不忍,开口道:“某兄长素来以仁义为立身之本,就算刀剑临身,也未曾有负百姓。也正因兄长如天之仁,我徐州方才文武昌盛,所向披靡。

    你不过一黄口孺子,如何敢说就食于民这四个字?

    《春秋》有云: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杀俘者,小人之行径,君子所不为也。以后某不想听到这种话!”

    魏延这才明白,自己刚才那番话触及到了关羽和刘备底线,当下更是汗如雨下,赶紧说道:“孩儿知错矣!”

    关羽说完后,却从怀中掏出一卷书来,递给魏延道:“此乃春秋大义,望你以后好生修习,莫要残暴不仁!”

    望着已经被关羽抚摸出包浆的竹简,魏延哪里不明白这是关羽最珍视之物,也终于明白关羽的良苦用心,当下泣不成声道:“孩儿知错矣,此物太过贵重,孩儿不敢收。”

    “让你拿着你就拿着,莫要做妇人姿态。”关羽开口道,“且去传令,将这些俘虏收编起来,明日送往黄河北岸,替换部分征调而来的民夫,负责押运粮草。”

    “遵命!”

    ------题外话------

    嗯,这一章对关羽进行了附加塑造。

    老于翻看史书时,心中的关羽形象,大概就是这样子的,一家之言。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另外经书友提醒,发现一直把辛评和弟弟辛毗的字搞反了,能改的已经改了,希望不会影响各位大佬的阅读体验……

    抱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