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草头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七百五十五章圣旨(2/2)

    然后便是发放粮食,布匹,药材,农具,种子等生活必需品。

    这些东西要从汉地往高原运,所需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不需要从汉地往高原转运各种物资。

    汉军在抄那些反抗的宗教贵族和奴隶主的家时,所得到的粮食和各种物资简直堆积如山。

    这些粮食和物资,都是奴隶主和宗教贵族搜刮农奴所得。

    现在被用在那些被解放的农奴身上,也算是用到了该用的地方!

    ……

    必力公城,阐教王驻地,距离拉萨并没有多远,算是拉萨的门户。

    那些叛乱分子曾经汇聚重兵于此处,汉军为了攻克必力公城,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现在的必力公城除去驻扎有大量的军队之外,也算是汉军最重要的物资转运中心之一。

    王光起带人清点着物资,将大量的粮食,布匹,种子,农具,以及药材,食用油……等物资进行装车。

    然后亲自带队押运物资往必力公城外的一处堡寨而去。

    这座堡寨原先是属于一名叛乱的贵族的,但现在被抄家了。

    大汉方面以这个堡寨为核心,将方圆百余里划为了一个县的行政单位。

    不过,虽然县的行政单位是划出来了,但人却是不多。

    后世二十一世纪,高原上都能被算作是地广人稀,更何况是现在呢。

    现在一个县的人口超不过三五千!

    基本上都是那座堡寨生活的贵族原先的农奴。

    大汉在高原上的行政区划就是这样划分的,以一个堡寨为核心,方圆一定范围内划为一县。

    这个堡寨原来的农奴,也就自动变成了这一个县的百姓。

    他们摆脱了农奴的身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但生活的范围依旧没有什么变化。

    王光起是贵州人,在大汉鼎立后才考中的秀才,有了做官的资格。

    但十分可惜的是,他的官运并不通畅。

    在本地做了好几年,愣是一级也没能升上去。

    所以,在大汉朝廷征募前往高原的官员时,王光起便站出来主动报名了。

    他觉得自己如果继续待在本地,很大可能是要废,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如同他肯冒险去高原做官,填补空缺的话,这个经历就将他是将来升官的最大的资本。

    这一点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拒绝的诱惑!

    果不其然,他在报名前往高原填补空缺之后,当场便被提了一级。

    等到了高原上之后,他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村官,也被提拔成了一县主政,成为一个百里候。

    虽然治下人丁数量不多,耕田,道路也几乎没有。

    但他的品级却是确确实实提上来了!

    等他在高原熬上几年,熬到调任之时,他说不定就能被调回汉地。

    他有知县的品阶,即使不能做一县主官,那也将会是县里最重要几名佐官之一。

    在高原熬上几年,为自己换一个一县主官的品阶,在他看来是相当值得的。

    王光起带着人,带着物资来到了改名为桑齐县的桑齐堡。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命人搭设粥棚,准备施粥赈济。

    随着铁锅里咕咚咕咚的冒起白眼,米粥的香味向着四周传递。

    这附近的百姓全部都聚集了过来!

    王光起带着人清查人口,清丈田亩,主持分田事宜。

    一边施粥赈济,一边给治下民众百姓分发粮食种子农具等生活必须品……

    各种事情,他都做的井井有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