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东西叫滑雪板,双脚踩在卡扣中,只需用两个撑杆就可以在雪地中如履平地。”
“这是特意加厚的棉服,内衬缝了毛皮,不透风,不透水,防寒效果更好。”
“这是加了绒的衬裤, 穿在棉裤里面,十分贴身,再也不怕冻坏双腿。”
“这是新式饭盒,镀了锡的,不会上锈,可以一直使用。”
“这是棉帽,旁边的耳朵可以放下来, 在下颌处系上, 就能包住脸蛋, 不会被冻伤。”
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东西拿出来,黄三虎和符纲全都看傻了眼。
怪不得他们的反应回馈的这么迟,原来后勤部准备的好东西竟如此之多。
要说其中最让他们大为震惊的,就是新式子弹了。
虽然还是米涅弹头,但取消了纸制弹壳。在弹头的后方,是一个圆形的小铁管和弹头镶嵌在一起。
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弹头拔出来,就可以将铁管里的火药倒入枪管。
这种小铁管和弹头的连接处有一个明显的收束,口径远比枪管要小,这样一来往枪管里装填火药十分的方便。
“前线部队普遍反应,纸制弹壳装药的时候,一旦遇到大风天,很容易被吹散。导致装药量会出现不足,对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装备部接到反馈后,组织工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借鉴了步炮炮弹弹壳的原理,制造了这种铁质的子弹壳。每一枚弹壳里面的火药都是定装的,而且铁制弹壳和弹头的分离要比纸制弹壳更加容易。因为前端的收束,可以直接将弹壳塞入到枪管内, 避免了风中、雨中操作的不便。”
子弹工厂内, 左代陪着左梦庚一边行走,一边给他介绍新式子弹的情况。
如今的子弹工厂,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的纯手工式。
尤其是米涅弹头的制作,更是出现了机械化的生产线。
左梦庚就看到刚刚熔炼好的铅块,被放到传送带上一路送到两个上下不停旋转的辊上。
铅块经过这种挤压,再出来时就变成了薄薄的铅板。
铅板经过略微倾斜的传送带,输送到下一道工序,那里并排竖着五道切割刀。铅板经过后,就变成了大约两指宽的铅条。
再到前方,是一个十分厚重的大铁块儿。
铁块的中间有一个大拇指粗细的圆孔,铅条被强力挤压进去,从一端出来时就变成了和枪管直径一样的圆形铅条。
左梦庚虽然不懂工业,但也明白如今的工匠们实现了斜轧法和挤压法。使得子弹的生产,极大程度的上摆脱了人力,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挤压成型的铅条再次向前输送。
正前方有一道高速升起、落下的闸刀,快的几乎肉眼看不清。
而闸刀每一次落下,都精准的将铅条切成一节手指大小的圆柱体。
左梦庚特意走到旁边细细观察。
才发现在这台机器的侧面, 有一道长长的水槽。
外面水库里的水,被传送到高处之后顺着水槽倾泻而下。由高到低的落差, 极大的增强了水流速度。
到了这里的时候, 槽中的涡轮在水流的冲击下开始飞速旋转。
和涡轮同轴的齿轮旋转起来后,带动了一大堆大大小小不同的齿轮联动旋转。
通过这种大小齿轮不同的转速,最终实现了闸刀频率一致的做功,也使得每一个铅块都都被切的大小一致。
过了这道工序,才出现了几个工人。
他们飞速的捡起盘子里的铅块,放在另一头的传送带上。
这条传送带上全是一个个长条形的铁块,每一个铁块上有五个和铅块直径一样的凹槽。
工人们要做的就是将铅块放置在凹槽内。
待铁块儿被移送到前方的固定位置后,上头同样有五个前端成尖弧线型的铁柱飞速落下,砸在了铅块上。
经过了这一道工序,铅块就从圆柱体变成了内部凹陷、前端圆弧的弹头形状。
生产线上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初步成型的弹头并排安放在朝上的铁柱上。
传送带再往前,是一个如同河流入海口一样向内渐渐收紧、上下各三层、分内外布置的极薄的钢板。
三层钢板叠加在一起,每层中间的空隙,甚至连一分米都不到。
因此三层钢板的总厚度,大约也就在零点五厘米左右。
内外两侧的钢板,距离略小于弹头的直径,而且钢比铅要硬。因此当弹头被推入进去后,内外钢板共同作用下,就在弹头的底部刻画出了三道凹槽。
最让人新奇的是,弹头进入这台机器时,还会在圆柱上不停自转。
这样一来,随着传送带的不停前进,弹头的凹槽部位就会被钢板全部切割,最终形成完整的一周。
左梦庚蹲下来才看到,原来这台机器的下面每一个圆柱体上,都有一个小小的齿轮。
这些齿轮又跟传送带的轴承连接在一起。
当轴承转动、推动传送带前进时,这些齿轮也会带动着每一个圆柱体自行旋转,也就使得弹头被刻画上了凹槽。
谷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