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凤翀是东林大佬。
赵南星、邹元标都受过他的举荐。
虽然与侯恂、李邦华等人关系疏浅,但好歹有同党之谊。
新军收复益都后,侯恂亲自去拜访了翟凤翀。
除了叙旧,也讨论了益都的恢复计划。
胶东工业基地的建立,正好影响到青州府。
本地穷困的百姓被征召一空,令翟凤翀见识到了工业生产的威力。
当农垦集团开始在青州府大肆圈地,并且推行新式农业耕作的时候, 翟凤翀更是实地看过,大受震撼。
他当时就跟家人断言……
取明而代之者,必山东也。
反正身为东林党,在朝廷里受够了气,翟凤翀的转变十分痛快。
他不但自己转变了,还想到了亲家。
“小侄亲自去胶东工业基地看过,真可谓天翻地覆, 浩荡如洪。叔父有言,此正为大势之趋,不可不查也。”
王孟震细细听了,心思开始松动。
从天启后期开始,官场失意的士大夫非常多。虽然有一部分在崇祯初年起复了,但大多数人还是只能赋闲在家。
再加上即便起复又再次折翼的,其实相当大的一部分士大夫,对如今的大明已经彻底失望了。
尤其是他们就在乡间,对于基层的状况了解更甚,更加能够感受到那种日薄西山、江河倾颓的恐怖。
当然了,让这些士大夫去投靠外敌,他们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因此在明朝灭亡、满清南下时,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殉节。
可这些人殉的是道、是天下,未必就是大明。
倘若汉人当中有得势者,阶级又和他们差不多,还有重利可图,他们转变起来其实一点都不困难。
这就是新军相比起西北流寇的优势。
相比起西北流寇和士绅阶级的绝对对立,新军其实是一个混合体。
这其中既有真正的穷苦百姓,也有旧时代的士大夫转变。
而且新军的立足之基是资本和生产, 天然上和封建士大夫有一定的重合性。
最起码失意的士大夫一旦开始寻找别的领域的价值时, 那么肯定会被新军所吸引。
这就是目前的状况。
“淄川原有的制陶业,与天下各地相比,并无二致。如此一来,便难以出奇制胜,抢夺市场。”
徐应元、王与胤、王徵等人联袂而来,开始同王孟震商讨开拓陶瓷产业。
有了张联星和翟元佐作为缓和,王孟震已经不似先前那般的固执。
听了徐应元对淄川陶瓷业的概述,他当即跺足。
“哎,徐部长所言,深得吾心。从前这边陶器、瓷器售卖,始终敌不过江西所产。辛苦劳累之余,所得些微,如之奈何。”
淄川附近的陶瓷产量很多,但卖不上价。
毕竟满天下的人都知道,最好的瓷器在景德镇。
这边的瓷器,只能作为补充,自然也就抢不到市场。
不知道这些,徐应元前来的目的就不能实现。
而真正让徐应元志在必得的,则是新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